Friday, December 31, 2010

带你入荷兰

转眼间又一个岁末将至。遥想童年此刻,我们和邻居定好日子大扫除,九点一到,灰尘曼舞,洗刷过后,一个上午过去。接下来贴春晖,少不了心想事成、万事胜意,希望一年好过一年。

那时候每逢过年,福南街口茂华杂货店老板根据过去一年的交关,送来一打荷兰水,瓶身印着一支竖立着的红色狮子商标,俗称红狮汽水,花莎尼(F&N)生产。当年的红狮汽水厂就在River Valley Road 靠近Lower Delta Road的交界处,今天Valley Point Shopping Centre的所在地。

童年的荷兰水一瓶大概三毛钱,把空瓶子卖回给杂货店,还有五分钱回扣,非常环保。红狮荷兰水种类有橙色的橙水,红色的樱桃水,白色的苏打水和深褐色的沙示水。苏打水是母亲的最爱,我们兄弟们则最不喜欢苏打水那种辛辣的口感,橙水和沙示比较有吸引力,喝了橙水和沙示才有过年的感觉。至于红色的樱桃水最没生意,谁登门造访就开给谁喝,喝不完的荷兰水就用原来的荷兰水盖套回。开过瓶的荷兰水二氧化碳也跟着流失了,隔天喝起来,怎么也喝不出汽味。


(红狮荷兰水和报章广告)

Magnolia和发达(Fanta)是红狮荷兰水的竞争对手,此外7-UP与雪碧(Sprite)、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杨协成(Yeo)与结家宝(Kickapoo)也在荷兰水市场上争得不亦乐乎,杨协成在竞争中求变,以盒装无气饮料进入大众市场,成为不倒翁。Fanta的葡萄汁颜色特别浓郁,喝过葡萄汁后舌头一伸,像足个吊颈鬼。

还以为Kickapoo已经销声匿迹多年,很意外的看见女儿从7-11便利店走出来,手上拿着一瓶柠檬水,问她是什么冬冬,她说是Kickapoo,新时代新饮料,适合现代的年轻人。问她喝过绿宝(Green Spot)吗?六堡茶听过也喝过,至于绿宝似乎是环保的未来产品。气涨!

绿宝虽然听起来青青绿绿,其实是橙色诱人的橙水,属于小瓶装。绿宝玻璃瓶的设计特别,有一粒粒凸出的小圆点。绿宝橙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专攻死人市场,殡仪馆和治丧的地方都少不了它。



(Green Spot, Upper Bukit Timah Road. c.1950s)

(绿宝橙水,公司庆祝会的饮品之一。c.1960s)

当时茂兴杂货店的经营方式属于door to door,把货单交给老板,半小时后自有伙计把日用品送上门。至于账单则在月底一次过付清。杂货店老板允许赊账,主要是考虑到街坊们都来自低下阶层,除了发薪那几天口袋有点余钱,其他日子多靠借贷过活。与人一点方便,胜造七级浮屠。1970年代中期通货膨胀,社会底层的劳动阶层薪金追不上物价,赊账不还钱的街坊日增,杂货店老板又狠不下心肠,结果烂帐越积越多,只好结束营业。

福南街口茂兴杂货店倒闭后,隔壁振南街口的普华杂货店营业额大增。普华杂货店从同行中得到借鉴,货物照旧送上门,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互不拖欠。钱银算得太清楚,彼此间的商业交易少了人情味。追根究底,一场通货膨胀完全淡化了杂货店与街坊的伙伴关系,新年也少了杂货店老板的顺水人情。


(当年的咖啡店有个大雪柜,顾客自己去拿荷兰水。c.1970s)

(柔佛华人历史博物馆:红狮和绿宝荷兰水。2010)

为什么把汽水称为“荷兰水”呢?荷兰水的源头出自16世纪,欧洲的地质学家发现矿泉水喝起来特别清凉解渴,研究后发现矿泉水中的二氧化碳是解渴的主要原因。1768年,英国化学家Joseph Priestley 研发出把二氧化碳直接溶解在水里的方法,达到与矿泉水同样的效果,汽水工业由此萌芽。

16世纪末,荷兰帝国主义到亚洲拓展贸易和殖民地,当时荷兰人带来一种瓶装饮料,深受人们喜爱。因为是来自荷兰人的舶来品,华人族群称之为“荷兰水”,其实就是汽水。荷兰势头大,地方遥远,深不可测,所以还有句“带你入荷兰”的俗语,说穿了就好比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头雾水,被骗被耍了都不知道。

话说回来,这么多年来以茶为主,滴口不沾荷兰水,新年似乎缺乏古早味。或许是时候返老还童,通过橙水和沙示来找回失落的记忆了。

Friday, December 24, 2010

传承不灭的心灯

一灯能破千年暗,无尽心灯夜夜明。

岁末圣诞是个轻松烂漫的好时节,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天主教徒,都可以享受心情祥和的一刻。当年跟随虔诚的学友春花到乌节路长老会度过平安夜,深深被教堂中央的风琴声感动着;当年也曾经跟教补习认识的孪生姐妹卿卿和丽丽去了她们的教会,度过一个温馨的圣诞早晨。

(风琴)

也曾经和一群萍水相逢的朋友点燃各人手上的白烛,使黑漆漆的舞台亮光点点,不规则地摇晃着的烛影下是一张张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笑脸。当时惠玲说了一句“random has its beauty”的禅语,虽然二十余年过去,印象依旧良深。人生无法十全十美,我们可以改变的是以愉悦的心情来接受缺陷美。只要有那颗传灯的心愿与行动,美丽长伴身边。

佛教也以传灯为象征,在由一盏心灯的荧荧烛火传递至千万盏心灯的光亮澄澈的过程中,启发人们对和平、和谐、和合的心灵感悟。

(传灯)

<佛学大辞典> 对传灯的解释:
法能破阇,故以灯譬之。传法于他,故曰传灯。大般若经四百六曰:“尊者善现,告尊者舍利子言:诸佛弟子凡有所说,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何以故?舍利子!如来为他宣说法要,与诸法性常不相违。诸佛弟子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实性,由是为他有所宣说皆与法性不相违。故佛所言,如灯传照。”维摩经菩萨品曰:“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智度论百曰:“所以嘱累者,为不令法灭故。汝当教化弟子,弟子复教余人,展转相教。譬如一灯,复燃余灯,其明转多。”

<佛教术语> 的解释:
To transmit the light, pass on the lamp of truth.

<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
佛教称佛法能像明灯一样照亮世界,指引迷途,因以传灯比喻传授佛法。

2009年南大的迎新活动,南大中文学会的合唱小组和副校长余明华在舞台上合唱一曲《传灯》。《传灯》由前南大校友创作,当时还是新谣的萌芽期。歌曲在新加坡流行不起来,倒是在长堤彼岸流传极广,几乎成为当地华社的“马谣”。

今年九月中秋佳节前乘火车过长堤,在柔佛新山老街转了一周,适逢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一个大马万种风华,走着走着,想起传灯,竟然走出一股莫名的感动。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四月在马六甲三宝山掀开序幕,十一月在柔佛新山画上句点。在不利非土著的政治体系下,华文教育传承困难重重,独中在民间崛起,披荆斩棘,肩负着传承华人文化的使命,《传灯》贴切地反映着他们对文化精神传承的渴望。《传灯》代表着一个从忧患意识过渡到扎根定位的时代,怀抱捍卫文化传统的执著,确保灯火相传的决心。

(新山,陈旭年街,2010)

《传灯》的创作过程短促,没想到影响却深远。1982年,《南洋商报》主办第一届金狮奖颁奖典礼,当年担任该报文艺版主编的杜南发跟将在颁奖典礼上演唱多首诗乐的张泛提到想为金狮奖写主题曲,这两名前南洋大学同学在20分钟内完成了《传灯》,并在当晚表演。

当晚在场的新山宽柔中学学生把《传灯》带回马来西亚,在长堤彼岸找到知音,流传开来。每个人无论种族、宗教和背景,都肩负着对自己生命和文化的传承和责任,这是我们赋予生命的意义。母族文化的河流,不论流向何方,流过如何漫长的黑夜,靠得就是一盏灯,承担点燃一脉香火的使命,让生命和血缘继续传承,甚至燃烧自己,照亮人心,温暖社会。感动!

http://www.dfg.cn/gb/yspd/yyting/7--yyting-chand.htm
http://blog.yam.com/tzetze/article/3729941

《传灯》 杜南发词 张泛曲

每一条河是一则神话
从遥远的青山流向大海
每一盏灯是一脉香火
把漫长的黑夜渐渐点亮


为了大地和草原,太阳和月亮
为了生命和血缘,生命和血缘


每一条河是一则神话
每一盏灯是一脉香火
每一条河都要留下去
每一盏灯都要燃烧自己

Friday, December 17, 2010

从1949延伸......(二十二)泰麟之同乡人

小时候喜欢看舞狮,长大后喜欢看舞狮,到现在年龄一把,还是喜欢看舞狮。采青是舞狮表演的高潮,集舞狮技巧、胆识与武术于一身,是传统舞狮最考究的环节。


(鹤山狮在牛车水为商家新年采青,好运连年。c.1970s)

小时候,清明与重阳,简称春秋二祭,泰麟带着我,随着鹤山会馆前往碧山亭拜祖墓。会馆车队浩浩荡荡,从尼路(Neil Road)的旧会址出发,一路敲锣打鼓,狮团为因鹤山二字而在异国结下地缘的同乡们舞动着乡情,也舞动着对未来的期望。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10/04/1949.html



(春秋二祭,c.1960s)

还是小时候。会庆在民间筹建,一元一砖的国家剧场举行,舞狮表演是晚会的高潮,醒狮团根据民间故事,创作出“狮子滚球、喜神戏雄狮、双狮戏绣球、登山遇青、双狮会、樵夫遇难、少侠战双狮”等剧目,时而威猛时而逗趣的醒狮、绣球戏狮身手敏捷的少侠、手摇葵扇死里逃生的大头佛,打造出娱乐性、观赏性、表演性强的醒狮秀。


(早年的舞狮表演,c.1960s)

(牛车水中秋园游会,2010)

说起鹤山狮,数十年来泰麟都不忘提起冯庚长。“南国狮艺,起源于佛山,发祥于鹤山”,醒狮艺术按地域和流派分为“南狮”和“北狮”,北狮流行于长江以北,而南狮主要有“佛山狮”和“鹤山狮”两个流派。鹤山狮艺创立了一百多年,在各大门派的醒狮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声望,冯庚长身为鹤山狮的开山元老,传承兼创新,获得“广东狮王”的美誉。

(佛山狮的狮头较高挑)

(鹤山狮的狮头较扁平)

冯庚长(1852-1897)出生于鹤山市沙坪镇越塘大朗村。冯庚长在少林俗家弟子出身的父亲的教导下,自幼练武和研习狮艺。成年后,追随冯了性(冯了性药酒的创办人)在佛山研习武术及传统南狮狮艺,学成后回家乡开武馆。为了丰富醒狮艺术的内涵,冯庚长与师弟胡沛在武馆专门养猫,从猫儿戏鼠的过程中悟出狮型猫步,把猫的动作与狮的性格融合起来,创立了“捕鼠、玩耍、捕鸟、高窜、低伏、跳跃、翻滚”狮步八法,“喜、怒、惊、乐、疑、醉、睡、醒” 狮艺八情,再结合节奏强烈雄壮的“七星鼓”,开创出独当一面的鹤山狮。

冯庚长为发扬醒狮艺术,一方面在鹤山本土传承,另一方面由鹤山人带到新加坡传承,使传统醒狮艺术得到了升华,而冯庚长也被誉为一代宗师。

既然有广东鹤山狮王冯庚长,当然少不了新加坡鹤山鼓王梁肇富。从事钟表业的梁肇富精心学习七星鼓法后推陈出新,自创连环十八路鼓法,1950年代春秋二祭和舞狮表演时,梁肇富必定使出他的拿手绝技,手到脚到声音到,连击三鼓,震撼全场,获得行家一致尊称鹤山狮为“狮王之王”。梁肇富也创办了养正学校童军醒狮团和鹤桥体育会,积极推动鹤山狮艺。

(鹤山鼓王梁肇富,c.1950s)

我问泰麟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先有社团后有属下组织,为何鹤山却先有狮团,过后才成立会馆?

泰麟谈起狮团与会馆的成立过程,还是离不开冯庚长的一段历史渊源。1920年,冯庚长传人鹤山乡里李怡生远渡重洋,在新加坡组织了“怡怡堂瑞狮团”,并亲自任教。冯庚长的狮艺,就这样通过李怡生传到新加坡。每逢春秋二祭,怡怡堂都派狮队到“广惠肇碧山亭居新三属粤人总坟”祭祀先人,每逢喜庆也舞狮祝贺。怡怡堂瑞狮团是新加坡第一头醒狮,特别引人注目。

(鹤山会馆国术醒狮团的起源)

1939年,鹤山同乡会成立,“怡怡堂瑞狮团”易名“鹤山同乡会国术醒狮团”。1952年鹤山同乡会改名鹤山会馆,“鹤山同乡会国术醒狮团”也顺理成章,改名为“鹤山会馆国术醒狮团”。鹤山狮艺把同乡人组织起来,互相关照之余,也给大家带来共同的正当娱乐。狮团逐日壮大,把地缘性的同胞团结起来,成为相当规模的同乡会,从小我到大我,其实更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

(1945年日军投降,鹤山同乡会国术醒狮团参与光复游行。c.1945)

(欢迎当年的丹戎百葛议员李光耀先生。c.1950s)

(鹤山会馆国术醒狮团,c.1960s)

(鹤山会馆国术醒狮团,2010)

终于更能体会为何泰麟和一群老乡里对鹤山会馆之情细水流长,连绵不断。除了早年同乡们异地惜缘,患难与共所缔结下来的情意结外,他们还见证了一个民间社团几乎从零到有的成长历程。他们都为这个社团贡献过最可贵的青春年华,他们都曾经协助后来的同乡人融入本地,落地生根。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10/06/1949_30.html

他们缔造了一段成功的移民史。

参考资料:
鹤山会馆年刊

Friday, December 10, 2010

从1949延伸......(二十一)泰麟之马六甲寻芳踪

泰麟说人世上相识是缘分,当大家还是单身寡人时,可以推心置肺;走过一大段弯道,过了天命耳顺之年,能够再见,笑言江湖,亦是缘分。因为有缘所以结缘,当年一群单身汉长假周末相约出游,新马姻缘一线牵,出入马六甲、吉隆坡,长堤是唯一的陆路管道,当时并没有关卡的概念,新马两地自由往来。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10/11/1949_19.html

曾几何时,短短1.6公里长堤两端的关卡成了新马政治的生存命脉,谋杀小女孩黄娜的杀手阿豪大摇大摆地走过长堤,回到槟城老家。头号危险人物Mas Selamat同样避过天罗地网,上演一场现实世界的大逃亡!

1963年9月16日新马合并,1965年8月9日短短两年之内分家,分道扬镳后新马人民还是可以自由越过长堤。一年之内,1966年8月1日,丹戎百葛火车站和兀兰关卡正式启用,过关必须出示身份证。一年后1967年7月1日,过关必须出示新马护照。1994年,新马护照停止使用,以国际护照取代。

从南北大道转入Ayer Keroh,我驾着车子在通往古城的道路上缓缓前进,泰麟仔细地回味一情一物。马六甲古城的市容并没有什么大改变,还保存着五六十年代的风貌。我没有五十年代的回忆,倒还记得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的市容,马六甲古城跟未曾大兴土木前的新加坡十分神似。

(马六甲街景,2009)

(马六甲街景,c.1950s)

(马六甲街景,2008)

同样是冰块,马六甲以刨冰制成的浆罗(当地人称为Cendol)为传统卖点,当年我们在新加坡吃的则是一毛钱的冰球,三毛钱可以吃外加亚答子的红豆冰了。

马六甲是土生华人的发源地,道地的娘惹餐当然不能错过。至于肉骨茶,Jalan Laksamana Cheng Ho的林记肉骨茶是马六甲的老字号,1984年开业。以年代来推算,肉骨茶只能算是马六甲的舶来品。追源朔流,肉骨茶可能缘起巴生和新加坡。

18世纪初叶,马来亚锡矿的开采活动渐渐频密,吸引华籍矿工前来。 1857年,巴生土侯拉惹阿都拉招募华籍矿工,到巴生谷(Lembah Klang)采锡,从而展开华人下南洋淘金的奋斗史。

在新加坡,转口贸易蓬勃发展,新加坡河成为生命之河,大量中国南方前来的苦力离乡背井,在新加坡河面上来回河岸与驳船之间。古铜色上身,一步一脚印,缔造出新加坡神话。

不论是矿工或是苦力,採挖锡矿,劳力搬运,只有维持充足的体力才能长期在热带气候下工作。中医师配药熬汤,新鲜排骨配上药材炖煮,补气补血补温饱,以浓茶去油腻,肉骨茶逐渐成为今天的美食佳肴。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html

泰麟和我生平的第一碗肉骨茶就在厦门街边(Amoy Street),前国家发展部后面的一条食街。1981年的新加坡还保留着街边美食,直到1980年代中期路边摊才逐渐消失,搬到小贩中心去。

那时还在等待入伍,在国家发展部当临时土地调查员。这次赚到钱后不用像之前的学校假期那样,把钱存起来筹学费,因此也比较舍得花钱吃好料。第一次总是最青涩也最令人回味。生平的第一碗肉骨茶汤色格外浓郁,后来才知道这是福建式,厦门街当然得名副其实嘛!尝过好料,约了泰麟星期六中午到厦门街去,共尝一道福建佳肴。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_11.html

说起来马六甲古城之所以成为联合国文化遗产, William Farquhar功不可没。1795年,荷兰将马六甲交让给英国。1803年,William Farquhar受委为马六甲驻扎官,当地人称他为‘Rajah of Malacca’,1804年至1805年间,他收到上头的指示,摧毁荷兰人的遗迹。William Farquhar仗义执言,保住了马六甲。1819年William Farquhar被调到新加坡,担任新加坡驻扎官(Resident and Commandant of Singapore),他在任期间将赌博合法化,赌博税收用作城市建设,却因此跟莱佛士结怨,1923年被遣回苏格兰。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25.html

马来纪年有葡萄牙人血洗马六甲的记载。St. Paul Hill(前Malacca Hill)山上的教堂经历过葡荷的洗礼,后来荷兰在山麓建造红墙的Christ Church来取代山上的St. Paul Church,英国把荒弃的St. Paul Church当作弹药库。马六甲在时空交错中从容地保留古早味,保留城市的记忆。

(A-Famosa,c.1950s)

(A-Famosa, 2001)



(泰麟,嘉豪和嘉媛,St Paul Church, 2001)

(St. Paul Church,2008)

(Christ Church, 2010)

对我而言,马六甲所保留的不只是市容,它让我追循着上一代人的步履,寻找不经意中抖落的信息。每当学校假期即到,我的孩子们总会问起马六甲的行程。真难以想象距离新加坡200公里的马六甲竟然会保藏着我们祖孙三代的共同记忆,让我们一同去寻芳踪。

Friday, December 03, 2010

三十功名尘与土

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叶问》系列,让观众重新认识咏春拳的始祖,也继成龙、洪金宝等武打演员之后,出现另一个武侠片英雄甄子丹,延续功夫片的生命。

叶问的故事并不比黄飞鸿平淡,他曾当街与军阀较量,以大拇指把对方的左轮手枪轮芯压曲;他曾拒绝李小龙以一栋楼换取全套咏春木人桩法的建议,不把功夫当商品出售。

叶问是李小龙的师父。如果李小龙不是33岁英年早逝,现在已经是七十高龄了。能够想象徐徐老矣的李小龙会是什么模样吗?

(叶问与李小龙)

李小龙代表着一个时代,他凭借著一身好武艺与个人银幕魅力,赋予功夫片新的面貌与活力,在1970年代初掀起一股电影热潮,将观众拉回戏院中,使衰退的香港电影业重新找到生机。李小龙的电影也身价百倍,轰动全球,让人们认识Bruce Lee,让西方人认识和学习功夫,令动作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片种之一。

小时候我和国昌(胞弟)看过电影后往往就地取材,研发了许多免费的玩具,化废物为神奇。四十年后的今天回味当年,或许还可冠上环保的殊荣。其中一门“独门武器”就是仿照李小龙在《精武门》派上场的双节棍。《精武门》中李小龙饰演的正义青年陈真以双节棍与连环八腿勇打侵华的日本人,继《唐山大兄》的李三脚后,街头巷尾模仿的对象。

(李小龙的双节棍)

当时我们家在禧街(Hill Street),转个弯谐街(High Street)是当年的乌节路。谐街的印度布商特别多,卷布匹用的硬纸筒丢在店门外任捡任拿。这些硬纸筒长的就当木棍,稍短的直接当剑使用,有如Star war的激光武器。我们把纸筒截短,再将两截纸筒用草绳衔接起来便成了双节棍,舞动时加上高亢的呼呼啸叫声,活像李小龙的化身。

(谐街 High Street c.1972)

(卷布匹用的硬纸筒,有如Star war的激光剑)

(硬纸筒改制的双节棍)

当然也别小看这种改良的双节棍,打得兴起时力气越使越大,不慎打到对方,皮肉受苦,结果弄假成真,越打越狠,难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冷战一两天后,游戏重新开始,我们就在你来我往的体力交战中渐渐长大。今天我们的孩子们也玩打架游戏,不过是在电脑上交锋。

1939年,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带着妻子及三个儿女从香港远赴美国旧金山唐人街演粤剧,翌年生下李小龙,取名“振藩”。李小龙年幼体弱,七岁学太极拳,锻炼身体。

16岁时,李小龙到油麻地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李小龙曾因练习咏春拳单调而放弃,后来跟街头流氓打架时使出一招咏春的日字冲拳击倒对方,发觉咏春拳的奥妙,重新回到叶问门下。

1959年,李海泉将他送回美国,考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攻读哲学,结识未来的妻子琳达。1967年,李小龙正式成立其哲学武道“截拳道”。

1970年初,邵氏行政总裁邹文怀因不满薪金制度离职,另组嘉禾电影,邀请李小龙回港发展。李小龙回港后,先后拍摄五部电影:《唐山大兄》(1971年) ,《精武门》(1972年),《猛龙过江》(1972年) ,《龙争虎斗》(1973年) ,《死亡游戏》(1973年)。

李小龙在拍《死亡游戏》期间突然猝死,生是等待死亡的历程,死亡游戏捎来死亡消息,一语成谶。

当时香港官方公布其死因为“服用含有过敏成分之止痛药而诱发急性脑水肿”。李小龙是英雄,影迷不能接受法庭下判指李小龙对常服的止痛药Equigesic出现极度敏感,导致当天服药后脑部肿胀致命这么牵强的说法,李小龙不应该死得不明不白,李小龙之死始终是个谜。

李小龙逝世22年后(1995),医学界发现一种称为突发癫痫症(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Epilepsy,SUDEP)的新病症。在英国,SUDEP每年夺去500条人命,多数发生在20岁至40岁壮年男士身上,估计欧盟每年有4000人死于SUDEP。SUDEP的病发原因往往是压力太大及睡眠不足,导致心律不正,呼吸困难,心脏或肺部功能猝然停顿。

2006年2月,美国芝加哥验尸官James Filkins在西雅图举行的美国科学院常年会议上宣布当年李小龙的死因可能是SUDEP。James Filkins认为李小龙身体并无外伤,体内除了少量大麻外,没有其他毒品痕迹,至于残留的止痛药Equigesic,分量极微,不可能夺命。

压力与睡眠不足是现代人的通病,压力直接导致失眠,SUDEP随时上身。看帅哥美女的电影是解压妙方之一,其实自己制造玩具自我怡情也可以解压,个中奥妙在于享受放松心情的过程,睡个好觉醒来,明天会更好。

Friday, November 26, 2010

皇家山 Fort Canning

年少时曾经在皇家山顶绕过一圈又一圈。家在山的繁忙的这一头,二马路(禧街)衔接大坡与小坡,车水马龙。学校在山的另一头,原址曾经是新加坡的火车总站(1903至1932),1939年拆除。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html

(小学和中学10年学习生涯, 校舍建在Tank Road. c.1990)

(旧家,Hill Street. c.1975)

皇家山上回家的路途比平地多花一半的时间,但树荫下漫步羊肠小径,比平地顶着午后的太阳凉快多了。山上的雨树、凤凰木和老榕树伴我归,好山好景好心情,独行但不寂寞。多年以后跟陈蔼仪老师叙旧,她追忆当年,说有一回放学后她要到谐街(High Street)美罗百货公司,还是我鼓励她一块儿登山。一个女人,对山顶的清幽有恐惧感;放胆在山顶走了一趟,周遭景色一览无遗,才明白为什么我喜欢在山上踏着回家的路。

皇家山还有个俗名叫做升旗山,就是地图上的福康宁山(Fort Canning)。

据马来纪年的记载,皇家山是14世纪岛国皇室的所在地。新加坡最后一位国王依斯干达沙 (Iskandar Shah) 便安葬在山上。当时的皇宫和行政统治中心都设在山上,并筑起围墙,严禁平民百姓上山走动。当地马来人敬畏皇室灵魂不敢上山,就把它叫做“禁山”。

(Keramat Iskandar Syah,2010)

这个占地19公顷,高约50公尺的山丘曾是当年莱佛士的住所。1819年,曹亚志在山上升起旗帜,莱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陆,看上这座俯视新加坡河口的小山丘,并在山顶建总督府。1823年,他在山上兴建住家。升旗山、皇家山因此得名。

在1859至1861年间,山上兴建一座堡垒。1867年,堡垒上还设印度和欧洲兵士的营房,医院和弹药库,是19世纪防御新加坡的主要炮兵连。日本占领时期,这里还一度成为日军司令的指挥部。50多公尺高的山头,没有险峻的山势,但是凭借着遏制河口、俯瞰全岛的有利地形,皇家山成为各个时代新加坡统治者处心积虑争夺和维护的权杖,见证了几百年来新加坡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

1926年,建筑工人在皇家山建造蓄水池,挖土时无意中发现一套金饰。这套满者伯夷(Majapahit) 风格的金饰,由24K金的环状饰物和臂饰组成,臂饰上的“狮面守护神”(kala) 纹饰,常见于8-14世纪爪哇寺庙的入口处,在今天的峇厘岛上亦处处可见。有人说金饰的存在,证明了当时皇族居住在皇家山上的说法;也有人说这些金饰可能是由当年海盗藏在这座人烟稀少的小岛上。

荷兰考古学家Dr. P V Stein Callenfels根据金饰的制作风格、手工技巧和宗教考量,断定这套金饰是在14世纪,甚至更早期制作。

http://blog.omy.sg/sgstory/archives/207

1984年,考古学家在皇家山发掘出3万多件古文物碎片,其中一些属于元朝的陶瓷品,有600到700年历史。有些古文物不只在东南亚,在中国也是很罕见的。山上的福康宁文化中心便展示了这些14至19世纪的出土文物。

(1984年考古现场,c.2010)

我的少年时期曾经以皇家山顶为乐园,但并不知道皇家山上满身是宝,倒知道藏身在什么叶子下的Spider战斗力超强,无往不胜。国家博物馆后面坟场旁有棵相思树,洒满一地赤红心形的相思豆。红澄澄的相思豆明艳动人,但中看不中吃,直接吞食没事,咀嚼种子立刻中毒,轻则腹泻呕吐,重则心力衰歇,所以千万别被美丽的外表蒙蔽。


(相思豆)

River Valley Road这一头的游泳池是个娱乐消暑的大众乐园,大人池最深3米,可以练习潜水跳水;浅水池不过1米,是小孩嬉闹的好地方。后来跟旧雨新知谈起,才知道大家都曾共拥一池春水,或许还曾经擦肩而过。最神奇的是阿保,他十六七岁第一次傻愣愣的跟着朋友来游泳,还被朋友骗到深水池,深深感受到不谙泳术的滋味。这惨痛的经历使他发奋图强,半年内从零到有,考获游泳教练执照。服满兵役后他以教游泳为副业,教出一段姻缘,娶得丽人共筑爱巢!

(River Valley Road Swimming Pool, c.1970s)

(River Valley Road Swimming Pool, 2010)

人到了某个人生阶段总爱念旧,在模糊的流逝岁月中,美妙的回忆显得如此清晰,我所爱的是皇家山在闹市中始终保持着安静的,浅浅的,淡淡的幽情,尤其是雨后清新的泥土味,最草根也最亲切。

当年的皇家山顶视野辽阔,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视觉上的全新享受。整条谐街笔直通向大草场,高等法庭的罗马式圆穹顶肃穆一角。在山上看海,大海的色泽并非一成不变,近处是棕黄色,然后绿色蓝色层层叠叠,再远处呈现暗灰色,更远一点海空一色,你浓我浓,你生命中有我,我生命中有你。

曾几何时,皇家山顶的视野变得狭隘了。看不见谐街,看不见穹顶,看不见草场,看不见大海,眼前被翠绿的树木遮盖过,彷佛心头上多了把锁,拨不开云层,见不了明月。

(皇家山上沿着High Street 望海,c.1872)

(皇家山上沿着High Street 望海,c.1985)

(皇家山上望海,树荫遮盖过。2010)

River Valley游泳池已作废经年,蓝蓝的池水变成浑浊的雨水,没有欢笑声。噢,童年!

我的老朋友雨树、老榕树和凤凰木还健在,别来无恙。



 (皇家山上的雨树、凤凰木和老榕树,我的老朋友。2010)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