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不是电话!?
手机不是电话?有冇搞错?
现在的手机已经不再是电话,而是电子合成品,打电话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用途。
手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走入百姓家,逐渐从奢侈品演变成必需品。家里的有线电话没人用,那条电话线只是为了安装modem。
说起modem,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接连到电话线的“黑箱”。如果说“调制解调器”,“魔电”等,大概没多少个新加坡人听的懂。
自从有了3G、4G网络之后,手机的用途真是超乎前人的想象:
手机是娱乐世界:大家齐齐看电影、追连续剧、打电玩、stomp等,听到身边有人播放喜欢的歌,还可以偷偷地Shazam一下,智能手机就会接到YouTube,喜欢的话还可以储存起来,占为己有。
手机是大众媒介:新闻网页、Twitter、FM radio、天气、导航、地图、博客、写文章等,只要使用跟踪码“follow”,一旦有新料到,手机就会嘘嘘两声,世界大事尽在弹指间。
手机是沟通桥梁:Email、 Facebook、 WhatsApp、 LINE、 WeChat、 ChatON,还可以组成兴趣群体,按一个send,大家同时知道你遇上什么好人好事坏事不平事。碰到全民大选,要选谁不要选谁、老公老婆吵架、男女朋友分手等,林林总总的免费apps都成了及时雨。突然间,SMS就像菲林相机一样,成为过时的通讯器,大家不用再为了一个月超过500通SMS而忍气吞声,让电讯公司无理地收取超额费。
手机是私人助理:电话号码、邮址、名片、日历、迷你日志、备忘录、计算机、摄影、录像、录音等都是标准功能。想要预约或重翻陈年旧账,都可以随时动手指,无需翻箱倒筴,省下许多实物的储存空间。
手机的用途这么广泛,难怪大街小巷、地铁巴士、餐馆商场、路上行人都各手一机,成为低头族,不知身边事。出门在外迎面相撞,过马路不看交通灯也不看车,边驾驶边WhatsApp等,总觉得在新加坡出入越来越不安全,还是做宅男宅女保险些。
这里要问两个跟电话的初衷相关的小问题:
您还记得身边朋友的电话号码吗?
您还记得您自己的电话号码吗?
想从前
智能手机垄断市场之前,我们所使用的是普通的掌上型随身电话,数目字和英文字母共用一个键。有些“聪明人”利用这个特色,发明了好用好记的电话号码。比如要打免费电话给陆路交通局,只要按1800-CALL LTA就行了。若要解码,那就是1800-2255582。至于英文不灵光的用户,如果不想消耗脑细胞,就将它储存在手机上好了。
袖珍型手机的年代也是属于Nokia的年代,芬兰的产品引领潮流,流传极广,成为哈佛研究,麻省推荐的营运模式。在高峰期几乎人手一台诺基亚,Nokia还被美言为“公共电话”。没想到iphone,Android和window之争,竟然残忍的将万众宠爱在一身的诺基亚遗弃了,诺基亚甚至晚节不保,落得像杨贵妃那样的下场。
在这些小型手机面世之前,通讯世界早已经历过一次BB大革命,BB机也就是新加坡人惯说的Pager。BB机小巧玲珑,可以通过电讯公司留言传话,有些男士还刻意将BB机挂在腰带上赶时髦。BB一响,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往下瞧,情形就跟现在音乐声起,大家都会一起看手机的情形相似。不同之处是现在手机声响,可以直接通电话,当年BB声响,大家必须到处找公共电话。
使用BB机也可以发挥无尽的创意。比如传送07734,倒过来看就是hELLO。1134209就是GO2hEll,叫人下地狱。0358的华语读音就是你想我吧!看到07734或0358,一天的心情自然会格外亮丽啦!
(如果您在新加坡生活多年,对图中的一情一景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图片来源:connexion SG)
那时的公共电话有两大类,一类是橙色的“私人”公共电话,由商家花费安装;另一类是新加坡电讯局(Singapore Telecom,也就是现在的Singtel)体积庞大的公共电话,通常安装在电话亭里。公共电话的收费是一毛钱通话三分钟,最多可以连续通话九分钟,日后才使用电话卡。电话卡常常发生故障,不像现在的Easylink卡那么可靠,所以最好还是随身带着一袋一毛钱银角。当时马币在新加坡市面上流通,马币的价值又比新币低,许多“务实”的新加坡人还会故意使用马币来打电话。
(目前在新加坡已经很少,但还看得见的公共电话。摄于2015年1月1日)
(新山街头的公共电话,跟当年新加坡的公共电话相似。摄于2014)
由于公共电话没有消毒处理,碰到口沫横飞的使用者,除了湿漉漉之外,还会有股味道。所以排队打电话的时候,最好眼光放长远一些,衡量一下站在前面的是何许人物。
那个使用公共电话的年代,电话号码从五位数增加到六位数,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增加到七位数。至于电话号码还是四位数的上世纪50年代,可能没有公共电话。
在电话还不盛行的年代,借电话必须看人脸色,许多商店甚至“怕输”到将电话藏起来,说什么电话是用来做生意的之类的话。一些咖啡店让顾客使用免费电话,不过刻意将0锁起来,避免客人打电话到“联邦”。
比BB机略早的上世纪80年代,市面上已经有少数人使用手机,他们多数是做大耳窿和纹身的“明成一族”。那个手机又大又笨重,可以当武器使用。
从前打电话多数时候是打去家里的,若是一家有几口在拍拖,个个都煲电话粥,问题可大了,因此才有了call waiting。如果想要核对时间,打1711就行了。
那个年代,我们的脑袋是用来记电话号码的,每个朋友敌人的七位数都可以牢牢紧记,串联起来可是天文数字啊!不记可以吗?当然可以,不过想想每次拨电都必须将电话簿、记事本等一页页翻开,多麻烦啊!
对了,当年我们每年都到特定的地方更新电话簿。电话簿分门别类,有住家的,商业的,还有黄页,又笨重又不环保。我已经很多年没拿电话簿,几乎忘了有电话簿这回事了。您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