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不公平?
从张耀田的博文“为什么要讲这样的话”(2015年1月27日)看到下列这段文字时,不免眼突突:
“今天在联合早报上看标题“张志贤:要求年轻人为年长者医保买单不公平”的新闻报导。”
上早报网浏览,确定消息来源自《联合早报》2015年01月27日,林子恒报道。
张志贤:要求年轻人为年长者医保买单不公平
新加坡的终身健保计划让国人为自己未来的医药开支预先支付保费,这与许多国家要求年轻人为现有年长者的医疗保费买单的做法相比,更为公平。
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昨天在“2015年新加坡透视论坛”部长对话会上说,许多国家向年轻一代征税来支付上一代人的医药开支,纳税人与接受医药福利的人可能没有任何关系。他认为这是个“不负责任”的做法。
相对而言,在我国终身健保的改良预付保费支付模式下,国人可在年轻有工作时,多付些保费来预付未来的保费,这使保费的增长幅度相对放缓,进而减轻他们在退休后的保费负担。
张志贤说:“终身健保的好处就是,你其实是为自己进行代际转移,趁年轻为未来的自己预先支付多一些保费。我认为,这是个公平的做法。”
|
读了这段文字,再跟标题印证一下,觉得可以从正方反方的立场来玩玩。假设政府(与张志贤)为正方,不同意政府的见解的为反方。
正方的立场
正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责,尤其是昂贵的医药费,最好是未雨绸缪,年轻的时候为老年作准备,采取购买保险的模式,为自己的将来埋单。如果将这笔费用转嫁给下一代,到时的纳税人跟阁下可能什么关系都没有,对到时的纳税人是不公平的。
单从功利的角度来衡量,正方的立场是无瑕可击的。自己顾自己是商业社会里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的模式,不要增加下一代的金钱负担也是一些现代家长的想法。需知金钱并非万能,没钱则万万不能,在本地人口老化,同时面对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下,如何吸引新移民来降低老人的比例,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并非易事。2030的人口大计是过去经济模式的延伸,确保国库有钱,可以养活国人,尤其是没有经济效益的退休人士。
至于将来入赘新加坡的下一代,不知他们来自何方,相信他们的想法也较“务实”,为什么要移民到新加坡,供养一群正在吃老本,又没有地缘血缘关系的上一代?
在权衡得失下,新加坡这个小国必须提供比他人更优异的条件,吸引没有什么关系的未来人来打造未来。否则2015庆祝SG50之后,不可能期盼50年后的另一个SG50。
还有一点正方要求澄清的,是早报误解了正方的意思。正方说的是在取舍之间,那一个保健模式“较公平”,并没说“要求年轻人为年长者医保买单不公平”。
反方的立场
轮到反方发言了。“较公平”与“不公平”只是一场文字游戏,年轻的时候为自己的晚年作准备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可能的话,甚至不妨留些遗产给后代过好日子。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认同正方的出发点,尤其是完全忽略了一套存在多年的社会价值观。
新加坡一路来就是个移民社会,19世纪开始,大量华人因清朝腐败而逼不得已下南洋找出路,人在江湖,互相接济已经成为一方社会文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儒家伦理在民间早已流行。
新加坡一路来就是个移民社会,19世纪开始,大量华人因清朝腐败而逼不得已下南洋找出路,人在江湖,互相接济已经成为一方社会文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儒家伦理在民间早已流行。
跳到1980年代,新加坡跟香港、台湾、韩国并驾齐驱,号称亚洲四小龙。时任总理李光耀意气风发,认为新加坡已经进步到一个成熟、生机勃勃、秉持正确社会价值观治国的地方,于是着力争取让新加坡成为“亚洲价值观”的领导。当时年轻气盛的台湾学者龙应台出面回应,质问新加坡不中不西,又没有浓厚的文化根底,凭什么代表亚洲?亚洲价值观之争后来不了了之。到了1990年代,新加坡打造一套“儒家治国”的公共政策,为日后多年来中国官员前来考察学习之路铺下契机。
儒家的核心思想为“仁”,仁者爱人,老有所依,少有所靠,天经地义。孟子将“仁”的思想推展为“仁政”。他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是诸侯的功利心太强,于是提出欲强国,必行王道,行王道,必重民生的说法。
简而言之,这套文化价值观就是后人熟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白话一点,就是花非花在《新国志》所提的:“人和树木一样,都要有根有本”,飞天客所说的:“有哪个民族的长辈伤风感冒的医药费是他的子孙不愿意付的!是美国人呢?还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
如果正方的心态真的就如早报的标题所说的那样,年轻人照顾年长者是不公平的做法,此信息的后果十分严重,足以摧毁过去多年来建立起来的社会机制,到头来呈现在自家及外人面前的那套儒学风范,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现在累了,可以谢幕了。
这里也不排除大选的脚步声已经逼近,正方不惜以不道德规范来左右年轻人与新移民的选票。
这里也不排除大选的脚步声已经逼近,正方不惜以不道德规范来左右年轻人与新移民的选票。
金钱·幸福
既然我们以金钱,而不是以价值观治国,那么反哺之心可以毁,国民服役当然可以毁,对人民行动党的忠诚度一样可以毁。
过去念书的时候,在老师口中学到了千万不要“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等等为社会注入一些温情的做法,老师对不起,您的教诲都可以毁。
正方可以取笑我们不务实,太过理想主义。正方可别忘了,从政本来就是要有一点点理想,通过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来为普罗众生谋求快乐,为一个美好的社会铺路。
新加坡的信约说:“...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走到现在这一步,或许全民对话更应该“谈心”,找出何谓“国家之幸福”的共识,过后才来肯定金钱的价值是否就是幸福的指标。
新加坡的信约说:“...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走到现在这一步,或许全民对话更应该“谈心”,找出何谓“国家之幸福”的共识,过后才来肯定金钱的价值是否就是幸福的指标。
曾经听博物馆导览员美丽说过,我们这一代最不幸福,被三番四次的教育改革搞到不着岸,最后因为GP改成英文而无法继续深造。出来做工后,必须照顾老的又要照顾小的,身处夹心层,左支右拙。如果再跟美丽交谈,相信她会说现在好了,小辈照顾长辈不公平,自己的老年怎么过啊?为什么一辈子都在政策改革中吃了大亏啊?
这样的新加坡,的确是家政联公司,美其名Singapore Inc.,以公司之名可能可以支撑百年,反正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各赚所需,赚够了拍拍屁股就走,公司有钱赚就行了。若以国家之名,这个大环境没有什么人文,再华丽的风景线也是给旅客观赏的,一路走下去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留恋。
(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我今敬老本当敬,也为后人做榜样。
图片来源:我的网上乐园)
当年小二的课文
走笔至此,想起小学二年级,曾经在华文书读过“乌鸦反哺”的课文。上网搜寻了一下,课文大致是这样的:
一只老乌鸦把两只小乌鸦带大,自己费尽了体力,老了,再也飞不动了。两只小乌鸦也长大了,但是小乌鸦没有忘记养育之恩。小乌鸦见到妈妈飞不动了,无法捉虫吃,小乌鸦就捉来虫子喂母亲。 |
这则故事来自《本草纲目·禽部》:“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
乌鸦反哺经过一代代的口传心授,已经成为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感恩的精神力量。
乌鸦反哺经过一代代的口传心授,已经成为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感恩的精神力量。
不过,有读者回应,自然界并没有乌鸦反哺这回事,敬老、养老无疑是一种美德,但以美德绑架孩子,这样的美德将成为恶行。吊诡的是,没有读者反驳这番说法,是否等于默认?
相关链接
SG50:建国50周年?独立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