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9, 2012

勿洛蓄水池与柏林围墙 Kings of Freedom at Bedok Reservoir – Berlin Wall

勿洛蓄水池(Bedok Reservoir)位于新加坡东部,1980年代由沙矿场转型成为一个集水区,平均水深约9米,最深处约18米。这两年来勿洛蓄水池名声特别响亮,不是因为周遭多了许多私人公寓,而是两年内在水中已经发现7具尸体,成为自杀的热点。

勿洛蓄水池的清晨。2011

照理勿洛蓄水池更应该凭着四面命名为“自由的国王”(Kings of Freedom的四米高的城墙而出名。这四面城墙是全长45公里的柏林墙壁的一部分,在约半个世纪前一夜间建成,约四分之一个世纪前一夜间被摧毁。

柏林围墙:“自由的国王”(Kings of Freedom),是德国涂鸦高手考恩(Dennis Kaun)的杰作。2012

“自由的国王”墙上两个表情各异的君主是德国著名涂鸦高手考恩(Dennis Kaun)的杰作,反映上个世纪对抗性的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政权下的民生;左边(西边)的国王面露喜悦,象征自由;右边(东边)的国王蒙着双眼,漠视人民的诉求。这四面城墙就是曾经将德国分割为东德(East Germany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和西德(West Germany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的柏林围墙(Berlin Wall)。

二战结束,战败国德国被联军瓜分为东西两大阵营,美国、英国和法国联军占领西方,苏联红军则占领东方。1949年,美英法的地盘重新组织成西德,苏联的地盘也迅速反应,成立东德。曾经一体的一个德国,在政治因素下分家,一西一东。

(二战战败的德国被分成四个政区,形成日后东德、西德的政局)

 二战结束后的四十余年间,资本主义老大哥美国、共产主义老大哥苏联及他们各自的盟友(北约集团NATO和华沙集团Warsaw Pact)在政治和外交上进行冷战、对抗、冲突和军备竞争。在这段乌云密布,世界三分(毛泽东理论)的非常时期,新加坡在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下力求生存,选择“不结盟”外交,虽然在实际行动上倾向于美国和西欧。

1989年起,国际风云突变,最振奋人心的莫过于柏林城墙“倒塌”,隔年分离45载的德国重归统一。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发生剧变,拥有72年历史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1991),华沙条约同年解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谷。今日世界仅存的五个共产主义国家包括中国(1949)、朝鲜(1948)、越南(1975)、古巴(1961)、寮国(1975)。

柏林围墙由苏联和东德联手,于1961812日半夜13日凌晨一夜间建立起来,1989119日在追求民主的国际浪潮下戏剧性的一夜间“倒塌”。在柏林围墙开放之日,就开始有人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拆毁它,很快的,大部分墙体就在柏林这个城市中消失了。

(柏林围墙,从西德望过去东德。1975)

(柏林围墙,左边是东德,右边是西德。1987)

柏林围墙被当时东德政府称为“反法西斯保护墙”,是斯大林(Stalin)思想的延伸。将德国划分为东西德是二战历史的错误,推倒柏林围墙,使东西德重归统一,人民团聚是在美国支持下的西德多年来奋斗的目标。19636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John F. Kennedy)在西柏林市政厅柏林墙前发表“我是柏林人”演说(Ich bin ein Berliner):“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Freedom has many difficulties and democracy is not perfect. But we have never had to put a wall up to keep our people in -- to prevent them from leaving us.)

1987612日,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在成为柏林围墙一部分的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Gate)发表“推倒这堵墙”演说,呼吁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拆掉柏林围墙:“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如果你要寻求和平,如果你要为苏联和东欧寻求繁荣,如果你要寻求自由:就到这扇门来吧!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拆除这堵墙!”(General Secretary Gorbachev, if you seek peace, if you seek prosperity for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if you seek liberalization: Come here to this gate! Mr. Gorbachev,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柏林围墙倒塌的过程非常戏剧性。1989119日,就在中国六四天安门事件后的五个月,东德政府宣布几项有关国外旅行的新指导方针。一路来东德民众必须先申请护照(多数人没有护照),然后申请签证。这个过程需要好几个月,到头來可能还是得不到签证。新的指导方针只提及政府部门将加速签证的過程。傍晚时分,刚上任不久的东德中央委员会媒体政治部部长Günter Schabowski已经主持了一个小時的记者会,满脸倦容。一名意大利记者提问新指导方针的生效日期,Günter Schabowski看看手中的新闻稿:“现在立刻生效。”

那位意大利记者急忙离开会场,发出“柏林围墙倒了”的新闻。另一位不明白德文的美国记者也误以为记者会发放的译稿指柏林围墙即将开放,报道东德民众隔天清晨起将可自由穿越柏林围墙。当晚八点,西德电视新闻在截稿压力下,以东德记者会上宣布的內容为蓝本,报道Günter Schabowski正说出“现在立刻生效”的录像,新闻结尾则則加上“东德开放国界”的标题。其他通讯社也相继加入这场新闻竞赛,报道东德边界已经开放。

这个美丽的误会传到西德国会,正在开会的国会议员十分感动,高唱德国国歌。正在观看西德电视节目的东德人民,不禁喜出望外。先是数以千计,然后越来越多的東柏林人民涌向围墙。驻守围墙的东德士兵敌不过人潮,将所有的哨站都开放了。这是个美丽和平的秋夜,人民的力量改变了政治的命运,沒有人开枪,也沒有人流血。

(翻越柏林围墙,历史性一刻。10 Nov 1989)

(拆除柏林围墙。Nov 1989)


(拆除柏林围墙,背后是座落在东德与西德之间的勃兰登堡门 Brandenburger Gate。Nov 1989)

当晚,美国总统里根是个开心人,他接受电视台的访问,回想起两年前在勃兰登堡门向戈尔巴乔夫发出推倒柏林围墙的挑战时说:“I didn’t know when it would come, but I have to tell you, I’m an eternal optimist, I believed in all my heart it was in the future.

柏林围墙倒塌后一年间,东德、西德和“联军”(美国、苏联、法国、英国)进行多次会议,在美苏同意下最终达成协议。199010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纠正二战历史性的错误,成为主权国,完成统一大业。

201018日,勿洛蓄水池柏林围墙纪念园区开幕,当年获得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接下里根未完成的任务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George Bush)的支持下,完成统一基业的德国前总理柯尔(Helmut Kohl),接受前外交部长杨荣文的邀请,致函祝贺柏林围墙园区开幕。杨荣文在1995年接待到访新加坡的科尔,对他忆述冷战经验的印象深刻,于是邀请他通过信函,纪念园区的开幕。

勿洛蓄水池柏林围墙纪念园区。2012

柯尔在信中说,柏林围墙的倒塌及德国的统一被他视为德国历史中最开心的日子。因此,他认为柏林围墙倒塌的20周年纪念也象征对自由世界的感激,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这四面围墙的主人是美国天然气商人、艺术收藏家海夫纳(Robert Hefner)。他说:“We were trying to find a new pl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 were listening to people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of displaying it.

And my wife Mei Li, who is a native Singaporean, said: 'Well, what about my country?' And we discussed that with our great friend (Foreign Affairs) Minister George Yeo and he was excited about it. And so one thing led to another from then, and it happened, and here it is.

德国前总理柯尔(Helmut Kohl),接受前外交部长杨荣文的邀请,致函祝贺柏林围墙园区开幕:柏林围墙的倒塌是追求民主的漫长的进程,倒塌的过程是和平的,没有开枪,没有流血。2012

被拆除的柏林围墙在世界30个城市83个地点展出,亚洲地区有三个:新加坡,韩国,台湾。

今日的德国早已从战争与统一中走出一片蓝天,成为欧洲的老大哥,率领债务累累的欧盟走出财务困境。2009119日是柏林围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在10月31日,当年促使德国统一硕果仅存的三大巨头科尔、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聚集一堂,追忆那段历史性的日子。很明显的,岁月沧桑,英雄迟暮,科尔必须靠轮椅代步,连讲话都有困难,老布什则拄着拐杖,风云人物也抵挡不过人生的规律。

(20年后的邂逅。左起前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前德国总理科尔。31 Oct 2009)

“It's a joy to be here with my former colleagues....The point needs to be made that the historic events we are gathered to celebrate were set in motion not in Bonn, or Moscow or Washington but rather i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the people who had too long been deprived of their God-given rights....The Wall could never erase your dream, our dream of one Germany, a free Germany, a proud Germany.”---George Bush

11月9日当天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当年支持德国重归统一、将苏联和平解体的前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和带领波兰第三度走入共和的瓦文萨(Lech Wałęsa)走过勃兰登堡门。他们都是有魄力、有理想的政客,为国为民多过于个人的财务资产,绝对有资格走过英雄的勃兰登堡门。

(回顾与前瞻:20年后,前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和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一同走向勃兰登堡门 Brandenburger Gate。9 Nov 2009
  
柏林围墙标志着二十世纪曾经出现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扭曲的时代,它无视于人性却又被人性摧毁,它提醒我们所经历过的不应经历的过去以及不可重复的错误。柏林围墙不应该被视为来自远方,与己无干的历史文物,而应该是刺激我们在追求舒适的物质生活,漫游于iPad与云端科技之余,花点时间去探索人文历史,激发思考的活跃遗产。

Friday, June 22, 2012

寻找香格里拉 Shangri-la on earth?

一年前一场“分水岭”的全国大选,工人党打破GRC不败的神话,进军国会,是一个有人振奋有人神伤心不眠夜。从那一刻起的2011年似乎并不平静。日子还是要过,时光可以暂时冲淡不安的情绪,现在可以通过平静的心情来回顾2011年分水岭后的大小事。

工人党打破GRC不败的神话。2011

经历了那一场被形容为“new normal”的全国大选的七个月后,三名Aljunied GRC落选的前部长陆续离开政坛,与政治生涯画上句号。杨荣文加入郭鹤年的Kerry Group当集团副主席,到香港发展去了;陈惠华在Ernst & Young'sJardine Cycle & Carriage等上市公司当非执行董事;再诺(Zainul Abidin bin Mohamed Rasheed)动向不明。与过去的政治生涯划清界限后,他们快乐吗? 或者以反向思维,他们从政的时候快乐吗?

(落选部长全部退出政坛,与政治划清界限。2011)

对在Aljunied GRCPAP基层的忠实支持者而言,突然间变成无主孤魂,在过渡期间,PAP只能打出最后一张王牌,委任已经引退的前PAP主席林文兴到Aljunied稳定军心。四年后(2016)下一届大选,林文兴已是古稀之年,是否还能打一场硬仗?
林文兴快乐吗?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林文兴在落幕前谈到兴建赌场之事,落下英雄泪:

The chairman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 Lim Boon Heng, could not contain his emotions during a news conference to unveil the latest batch of new PAP candidates on Monday.
Tears welled up in his eyes as he replied to a reporter’s question about the perception of " group think" in the workings of government, particularly since he had felt strongly against allowing casinos in Singapore.

Mr Lim, who is also a Minister in 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finally agreed on the casino issue, only because it had brought jobs to Singapore - a point he explained to reporters after the news conference.
He said: "It is a difficult one for me, because I do not like the idea of using gambling as an industry for Singapore and using that as a means of earning an income." ---GE: Lim Boon Heng emotional when responding to question. Channel New Asia, 11 Apr 2011.

http://www.channelnewsasia.com/stories/singaporelocalnews/view/1122134/1/.html

(林文兴谈到兴建赌场一事,在记者会上落泪。Straitstimes Razor 2011)

李显龙选择在两天后的大选电视论坛上向全新加坡人回应,说林文兴衡量得失后,并没有异议。宾主交锋,就此了结:
"The IR is one good example, where we had a very intense debate, but in the end, it's not that we overruled Lim Boon Heng," Mr Lee said.

"He said he was against IRs, but when he looked at the case and what the IRs could bring to us, in the end, (he said) I could not say no to 25,000 or 30,000 jobs. So that was what made him emotional". ---GE: Not everything debatable in public: PM Lee. Channel New Asia, 13 Apr 2011

大选后第一次国会开会,针对在八月间以35.2%选票当选的陈庆炎总统所发布的愿景“A home we share, a future we build together” 进行辩论,林瑞莲(Aljunied GRC)的“快乐说”竟然成为PAP众所矢之的对象。许文远甚至发表长篇的“香格里拉论”,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不丹人也要到新加坡取经,Bhutan is not the Shangri-la on earth,可是实际上,“快乐说”只是在很小的篇幅上(十二段的演讲稿中的一段)引述了不丹神话,来阐明治国之道,除了拼经济指标外,快乐指数是不可忽略的一环。以不丹为例子的也不只是林瑞莲,更早前已经在书报上有过类似的评论。

Sir, the Bhutan’s royal wedding hogged headlines over the weekend. As many of us know, the Kingdom of Bhutan has an unusual way of measuring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It is called GNH or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This indicator is garnering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even among developed countries. In July this year, Bhutan initiated a resolution at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titled “Happiness towards a holist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There were a total of 66 co-sponsors of the resolution and the General Assembly adopted it without a vote. The resolution’s preamble states that and I quote,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s a fundamental human goal”, and that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ndicator, by nature, was not designed to and does not adequately reflect the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of people in a country.” Member states have been invited to “pursue the elaborations of additional measures that better captu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in development with a view to guiding their public policies”. --- one of the twelve para of Sylvia Lim’s speech, 2011-10-17, debates on president’s address, Singapore Parliament Reports
(不丹国王与平民女子的婚礼。2011)

当大家已经逐渐淡忘“快乐”这回事的时候,SMRT三天两头出了大事,最终南北线瘫痪五个多小时,在年近岁晚的一刻(15/12/2011)引起公共交通大混乱,使到大家都很不快乐。事件背后牵连太多内幕以及交通政策等问题,最后还劳动了李显龙取消休假,出面压惊,表明将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真相。外国朋友说列车出现故障是常事,大可以平常心对待,为什么搞出这么大的头条?

新加坡每1000人只有158人拥有自己的车辆。相比马来西亚每1000人有641人拥有车辆,少了约四分之三,因此更需要体恤新加坡居民对公共交通的依赖。新加坡地铁平均每一天有220万人次的载客量,2010年拥有高达8亿元的收入和1.6亿元的净利(20%)。盈利进入股东口袋,可是一般股东驾车不乘地铁,一般以乘地铁为主流交通工具的普罗大众则不是股东,你说普罗大众能快乐吗?

SMRT在2011年收入达9.7亿新元,SBS Transit 稍低,7.5亿新元。对市井小民来说,这种迹近天文数字的收入竟然无法用来增强车队,支付多一点薪金给员工(SMRT巴士司机基本月薪$1,200,SBS Transit $1,375),使司机们活得更有尊严,反而要政府拨款以提升服务,你说谁比较快乐?即使是所谓的提高基本月薪到$1,500,据巴士司机们的说法,那是通过更长时间工作,并非生产力或分享公司的红利。
国情不同,当领导人自认最聪明最能干,当国家政策不接受替代交通体系,当总裁口出狂言,不承认地铁拥挤,甚至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当起“慈禧太后”(有一位老人家说当一个人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所表现的就是最真正的自己!)。长年累月的怨气积在心口,竟然还在归心似箭那一刻遭遇到不该发生的“老年故障”,场面尤如大灾难,难免人心难平。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大众机构走到这一步,只能破坏人民的那份信任。苏碧华(Saw Pheik Hua, CEO SMRT)高高在上,风光十足。在此时此刻,她快乐吗?

In early 2002, she (Saw Pheik Huawas retrenched when the global airport retailer consolidated its businesses. She then started her own consultancy business in international retail before applying for the SMRT job.

'I didn't have to learn to be a CEO, all I needed was to learn a new trade,' she says matter of factly.

'It's like running the same show, just that you have a different cast, a different storyline, and they fall in love and seek revenge at different times. But basically, it's the same.' –Right on Track, Apr 21, 2008. The Straits Times
“People can board the train--- it is whether they choose to.” ---Saw Pheik Hua responded to whether the MRT cabin is too crowdedJune 27, 2010. The Straits Times

(Sunday Time, June 27, 2010)

(SMRT CEO苏碧华最意气风发的一刻。asiaone.com 20 Dec 2011)

南北线瘫痪的记者会上,苏碧华五度道歉,跟她一贯的我行我素的作风完全不同:

“我们知道很多乘客对故障深感不满,有关的系统发生故障将近五小时,对受影响的乘客,我们表示深切的歉意。”
“我也要特別对那些日常生活受影响,及受困在很不舒适环境的乘客表示道歉。”

“我们将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从而改进服务,我们将彻底调查這起事故,並公开调查结果,作为SMRT总裁,我要向乘客表示真诚的道歉……”

“对长时间受困在沒有冷气供应的車廂內的乘客表示由衷的道歉……”

“非常、非常的抱歉……”

在记者会上,苏碧华也做了一件很错很错的事,她说公司估计约12万7千名乘客受地铁瘫痪事件影响,每人平均车费1元,因此預料损失12万7千元。此言一出,马上引起公愤,从民众强烈的反应中,再次印证苏碧华的思维秉承了新加坡政府的一贯作风,以经济为主导却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民生。

在新加坡鲜有的舆论压力下,苏碧华黯然下台,辞职立刻生效。人们的矛头再度指向苏碧华的DFS背景。DFS是机场零售店,将SMRT当作零售业来处理,铁手腕的政权下缺乏软实力,资深员工相继离职,钱赚多了,良知全少了。为什么苏碧华没有相关交通业或危机处理经验,却会被委任为SMRT的CEO?市面上的传言牵涉背景太广,这里没必要以哗传哗。

(苏碧华黯然神伤,落寞无奈的一刻。联合早报 2011)

SMRT南北线瘫痪的调查还没来得及结束,2012年3月15日又来一宗大瘫痪,长达十个半小时,这回是由SBS Transit 管辖的东北线。新加坡政府一向来引以为豪的World Class Transport System的弱点陡然间完全暴露出来。一向来被新加坡政府用来比较,三天两头发生技术故障的伦敦地铁一旦停航,乘客可以转搭地铁站外头并行的公共巴士,但是新加坡没有这样的替代服务,小市民面对效率骤降的大众交通,上班迟到被扣薪水,学生迟到甚至可能误了考试,能不抱怨吗?

在公开的听证会上,前总裁苏碧华坚持公司在维修和保养上做了超过要求的工作。对于为何在发生事故时,无线电、后备电池等紧急配备同时失灵,她三番四次回答“这是很不幸的事”。她下台是“幸”还是“很不幸”?大众交通私营化,以利润为终极目标而忽视了社会道德,是“幸”还是“很不幸”?

从经济数据及国民的消费与投资行为来看,新加坡总体而言是一个富裕社会。根据国会辩论时透露的资料则显示,新加坡收入最高的1000名公民,个人年收入至少130万元,其中有175人的年收入超过310万元。在2010年,个人估税收入6万元至15万元之间的纳税公民与永久居民达32万人,在518万总人口中(325万新加坡公民,140万外国移民,53万永久居民),此数目字是颇庞大的。在财富方面,瑞士信贷发布的《2011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新加坡成人的平均个人净财富(净财富是指扣除债务后个人拥有的金融及房地产资产)达28万5000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六位。

整体上新加坡人这么富裕,为何不少新加坡人却活在一股焦虑的气氛中?

钱是赚不完的,当国家成功的指标以经济指数来衡量,当大众交通以maximising profit为终极目标的时候,政策与行动的考量在朝向卓越的利润指标的过程中,乖离人性化的轨道,少了道义与温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快乐吗?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这是电影蜘蛛侠的至理名言,有多少掌权者记得这一点?

快乐是一种心境。小时候听过一句老话“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也目睹过饭后掀起背心,摸着肚腩的普罗大众,一群老友围在一起谈笑风生,那种感觉真的是快活似神仙。不过那是简单朴素,想起来已经久远的年代;现在的普罗大众拼经济、拼生活,快活的时间几乎被生存指标占领了。

有句老话“施比受有福”,“施”必须先懂得放下,先懂得不再比较,先懂得活在当下,转念拈花,活得自在,自然笑得出来。说得容易,但一切在于心念,不改变一下思维模式,怎么知道“转念超出三界外,拈花微笑佛心通”?

Friday, June 15, 2012

休克疗法:沉默的一群 - Wage shock therapy

美术陶冶人性,导览奥赛博物馆印象派画作的心情是挺愉快的,访客都兴致勃勃,分享经验,得感谢国家博物馆给大家制造一个站在多幅世界级名画前敞开心房,尽情交流的平台。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18.html

导览后跟一些访客聊家常,其中一位前报馆记者符先生说他前一天正好接待了几位来自越南的老朋友,他们很希望能像这些印象派画家一样,捕捉新加坡旧风貌,可惜来得太迟,因为新加坡的旧记忆已经消失在城市中。

有人建议以后远方的朋友再来的时候,不妨带他们到乌敏岛一游,岛上还保留着消失中的田园风光,蕉风椰雨泥泞路,就像新加坡的旧乡村。有人建议不需要舍近求远,捕捉今天的新加坡风貌就是为了以后的记忆,所以不妨走入民间,熟食中心冷气食阁走一趟,为了美食不惜忍受着油烟热气排长龙的食客,用餐后杯盘狼藉拍拍屁股松人的众生相,收拾一桌子残局的清洁老人,眼前实实在在的都市镜头不说瞎话,是文化艺术工作者最忠实的灵感。

乌敏岛上还保留着消失中的田园风光,蕉风椰雨泥泞路,就像新加坡的旧乡村。2010

1980年代初我们学日本看日本,也要在20世纪末追上瑞士的生活水平。转眼间21世纪第一个年代已过,新加坡人均财富节节飙升,排行世界第六,新加坡的生活成本也排世界第六,跟苏黎世平起平坐。但讲到个人修养与生活素质,还是没有学到别人许多年前的水平。人均财富是社会假象,贫富差距达到不合理的水平是奉行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加坡式社会主义下的即成品。

不容忽视的是日本瑞士等国家,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生活成本,换言之,国民可以选择。新加坡不一样,东西南北中,基本消费都一样,没什么选择,不可以回乡耕田,不可以避世。

(Costly cities. The Business Times Jun 13, 2012)

在号称新加坡最大的Old Kallang Airport熟食中心,一位清洁婆婆边清理桌子边跟我聊天。婆婆口操流利的华语,她说方言节目在电视与广播中消失了,只好学华语自保,接触多了就自然讲得流利。请她吃豆花,她说下午三点人潮退了才可吃午餐,回绝了好意。月薪$850,一周六天,朝八晚五。问她晚上还工作不?她还以为我嫌她工作时间太短,说年纪大了,体力透支,做不来了。

Old Kallang Airport熟食中心:人潮熙来攘往,背后有许多下层人民挣扎求存的故事。2012

婆婆不知道当年的讲华语运动打击方言,牺牲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娱乐,只知道要活着就必须适应改变中的大环境。婆婆也不知道折算起来一小时$4的薪水是否合理,只知道人活着就必须维持最起码的自食其力的尊严,不需要张开双手向任何人与政府讨钱。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是静默无助的一群,他们知足认命,一块钱有一块钱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想到,也没有想过平等不平等的问题。本来应该享受21世纪世界第六富的黄金年华,却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命力来维持生计。

我们都知道生病了,我们需要有分量有良知的著名经济学者来告诉政客社会病了。可是为什么非要由知名人士出面不可?民生不是应该发自民声吗?

(清洁婆婆边清理桌子边跟我聊天,婆婆不知道折算起来一小时$4的薪水是否合理,只知道人活着就必须维持最起码的自食其力的尊严,不需要张开双手向任何人与政府讨钱。2012)

1979林崇椰担任全国工资理事会主席时提出通过“工业革命”来进行第一次经济重组(ER1),在新加坡独立15年后实行的ER1,将制造业工友的薪金大幅度提高。20124月,担任南洋理工大学温斯敏经济学讲座教授与经济成长中心主任的林崇椰再度大胆向政府提出挑战,建议展开“第二次经济重组”(ER2),让低薪工友($1,500以下)的薪金在三年内大幅增加50%,首两年各涨15%,第三年加20%,高薪者(超过$15,000)则在这三年冻薪,以解决收入差距扩大及过度依赖廉价外籍员工等问题。

根据林崇椰的推断,新加坡的工资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42%,是全球最低的一个。相比之下,日本是63%,台湾50%,韩国51%。和其他同等富裕的地区如香港、日本和澳洲相比,新加坡最低薪者的工资少了超过一半。即使与其他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如韩国和台湾来比较,新加坡最低薪的工人多年来领取的薪水仍然过低。

(林崇椰教授:这(ER2)是最佳方法,不需要提高各种税率或者对有钱人征收“超级税” 。)

1991年,非居民劳动队伍共有300,800人,2001年后扩大至686,200人,到了2011年,外劳人数增至1,157,000人,而这群非居民劳动人口仅1.7%达到缴交所得税条件的工资水平,需要缴税。廉价外劳涌入,导致本地低薪工友的薪水被压低二分之一,因此即使让他们三年加薪50%至应得薪水的四分之三,仍有四分之一的薪水补不回。

以建筑业为例,香港工人所领取的薪水比本地人多了三到五倍,香港的建筑业并没有引进廉价外劳,可见本地工人的薪金被外劳拉低。本地低薪员工少领超过一倍的薪水,只是保守估计,真实情况可能更严重。因此,假定未来三年为他们加薪50%,他们届时的工资仍然少了50%

如今面对生活成本与通货膨胀的种种压力,林崇椰的建议使多年来悬而未决、变本加厉的低薪问题终于浮上水面,引起各界关注,包括兼任总理公署部长与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职位的林瑞生。他认为急速推高工资将导致工作流失并加剧结构性失业问题。他的迅雷般的回应,是因为早已深思熟虑过此课题,还是乱了方寸下所采取的一贯性强势的应变方式?

林瑞生:“不想辩论,只担心低薪工友饭碗。” 2012

林瑞生接手NTUC的烫手芋,实行一贯的低薪生产力模式来保持新加坡的竞争力,如果他接受林崇椰的说法,只能证明三十余年来所采用的机制的无能。平心而论,三十余年来的生产力模式,是否已经有效地改变了低薪工友的生活?如果此模式真的管用,在今天的世界平台,我们还会面对低薪工友的困境吗?

在五一劳动节献辞上,总理李显龙宣布政府立场:挺林瑞生,谢谢林崇椰。李显龙的出发点同样可以理解,他必须面对内阁里头可能出现的理念分歧,必须面对当年施政的老一辈包括他本人在内,他不可能打自己的耳光,也不可能打内阁的耳光。

(贫富悬殊,真的不应该重新考量吗?Source:What Singapore can learn from Europe, Professor Tommy Khoo, The Straits Times 19 May 2012)

林崇椰的建议是及时雨,表面上是在目前的一个极端快步迈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政府真的有心,也许会认真检讨,在两个极端间取得平衡。在“民生不该发自民声”的无形机制下,也只有身负使命的资深人士如林崇椰能够挥洒自如,重新唤起大家应该面对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才不会制造两极化的局面。

在回应贸工部政务部长李奕贤的自由市场论时,( “In a free market system, for it to work well, we have to be very mindful of the interventions we introduce and if you artificially raise it too much … … there are consequences and some of these consequences are not what you want to see”), 林崇椰甚至以长者的语气来“训导”李奕贤:

“Speaking of free markets, I hope Minister Lee Yi Shyan does not get the cattle market or the fish market mixed up with the labour market, which deals with human beings. Perhaps, a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alls within his portfolio, he might wish to know that in HongKong, they pay their workers four times the amount we pay to our imported construction workers.”

(李奕贤:In a free market system, for it to work well, we have to be very mindful of the interventions we introduce and if you artificially raise it too much … )

众部长级人马在回应林崇椰的休克论时,都通过惯常的经济思维作考量,忽略了底子里的道德拷问。希望经过一段冷却期,林崇椰的一席话,能够唤醒一些人的良知。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经济并非一连串耀眼昏花的数目字,经济关系到人民,关系到民生。

星期天清晨,坐在Tampines Mart的食阁内,享受着假日的清闲。身穿绿衣的清洁婆婆可不清闲,忙碌的星期天正在开始,我还为之前端着的纸盘破裂,倒翻了两个水粿,弄脏地面而感到不安。清洁婆婆说没关系,纸盘就是有这个问题,清理一下就好了。人老了,过得一天是一天,薪水不年年减就好,加薪之事不敢奢望。有大蛋糕可分吗?也没想过有得分。

纸盘破了是小事,人与人之间如撕破的纸盘,失去信任才是大事。2012

纸盘破了是小事,人与人之间如撕破的纸盘,失去信任才是大事。油然想起数个月前在这个600余平方公里的小小岛国,因部长减薪而第一时间发表看法,过后自称被误解的政治人物(傅海燕)说:

I had some ground to believe that my family would not suffer a drastic change in the standard of living even though I experienced a drop in my income. So it is with this recent pay cut….If the balance is tilted further in the future, it will make it harder for anyone considering political office.

傅海燕也许说出了她的心里话,但骑在一个当年凭着“体恤民情”出身的政党背上进入政坛的她,跟她的许多同僚一样,已经脱离了创党的大时代,似乎缺乏政治的敏感度,也缺乏体恤民情的嗅觉。

绕了一大圈,仿佛又回到那个ER1的1970年代,回到原点,重新审核治国治人的大走向,到底该何去何从。在从世界第六富追求更多金钱来维持高生活成本的过程中,不要忘记人生境界真善美。所谓同人不同命,某些人可以找到共同点,站在印象派画作前附庸风雅;收入最高的一群和收入最低的社会底层则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隔着一条大鸿沟。真有这么一道长桥,驾驭河的两岸,衔接两个不同的生活空间吗?

Friday, June 08, 2012

花柏山下Mount Faber

童年的花柏山(Mount Faber)是新加坡的旅游胜地,那时出国旅游是梦想,能够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一家子趁着巴士在“内地旅游”,在110米高的花柏山上“留情”,青春不留白,已经是赏心乐事了。那个年代的花柏山也吸引了不少外国的观光客,登高望远,南部岛屿尽入眼帘,见证新加坡发展的里程碑。今天的花柏山还是可以见到旅行车上上下下,但以中国客居多。

花柏山Mount Faberc.early 1970s

距离花柏山最近的岛屿是绝后岛(Pulau Blakang Mati),开国元勋吴庆瑞以超凡的远见,在发展工业区炼油厂等硬经济之余,以另一类方式开发绝后岛,使它成为特色消闲娱乐场所。1980年代的绝后岛已经逐渐成为新加坡的标志,没到过绝后岛,新加坡之游总留遗憾。

绝后岛就是易名后诗情画意的小岛圣淘沙(Sentosa),说它小因为只有四平方公里。圣淘沙与花柏山之间有缆车服务,缆车上还可以营造浪漫,黄昏美景,红粉佳人,共享晚餐,意乱情迷。

花柏山上遥望圣淘沙。2012

如果说花柏山就是直落布兰雅山。你相信吗?

直落布兰雅山上的Alkaff Mansion数度易主,曾经是世界佛教社与世界佛教大学的所在地,如今是间意大利餐馆。建在半空的Henderson Waves衔接花柏山和直落布兰雅山两个山头,两山之间隔着一条Henderson Road

Henderson Waves衔接花柏山和直落布兰雅山两个山头。2009

直落布兰雅山上的Alkaff Mansion数度易主,曾经是世界佛教社与世界佛教大学的所在地。c.1970s

(老婆大人和我年轻的岁月,摄于直落布兰雅山的地标Alkaff Mansion前c.early 1990

直落布兰雅山座落在Henderson Road,花柏山下对着Vivo City那条马路则是直落布兰雅路Telok Blangah Road,是不是有点阴差阳错的感觉?

1844年,新加坡的John Turnbull Thomson地图称直落布兰雅山为Tulloh Blangan Hills。直落布兰雅山的腹地从Kampong Bahru Road 延伸至 Alexandra Road。直落布兰雅山区(Telok Blangah mukim)共有七个山头:Bukit Jagoh, Mount Washington, Bukit Radin Mas, Bukit Chermin, Bukit Berlayer, Bukit Teresa, Bukit PurmeiBukit就是“山”的意思。

花柏山上设立航海通讯旗杆,还可以看到直落布兰雅山区的连绵山峦。1848

1845年初,殖民地政府为了在山上设立航海通讯旗杆,以取代绝后岛上的信号设备,调派驻扎在印度马德拉斯Madras 1996年易名金奈Chennai)的工程师Captain Charles Edward Faber,率领一群来自印度的囚犯,在天猛公Temenggong Daeng Ibrahim山下的黄梨园与山坡的丛林间开辟出一条上山的蜿蜒小路。山路建成后,直落布兰雅山正式易名为花柏山,以纪念Captain Faber的贡献。
(从岌巴港New Harbour看花柏山。c.1846

1920年代,亚历山大路Alexandra Road至德普路Depot Road之间的沼泽地带开辟了一条公路Henderson Road。到了1970年代,Henderson Road路段从Depot Road延伸至Telok Blangah Road,并将原来的直落布兰雅山(花柏山)一分为二,花柏山保留为花柏山,另一个Alkaff Mansion坐落的山头,则取名为直落布兰雅山。原来在直落布兰雅山坡上的千佛寺、大佛等都在改建中拆除,一度成为世界佛教社和世界佛教大学的Alkaff Mansion是最佳的历史见证。
直落布兰雅山坡上的大佛。c.1970s

直落布兰雅山坡上的千佛寺。c.1970s

花柏山麓直落布兰雅路旁,Vivo City斜对面,有一座以Daeng Ibrahim命名的回教堂与王族的墓地,归柔佛政府管辖,可见天猛公Daeng Ibrahim的来头不小,他的家族管理过新加坡,而今还统治着柔佛。

话说1819130日,莱佛士在新加坡河口天猛公的村落Kampung Temenggong登陆,当时新加坡的管理人是天猛公阿都拉曼Temenggong Abdul Rahman,附属于廖内苏丹。天猛公阿都拉曼在约五年前才从廖内的民丹岛搬到新加坡居住。当时廖内苏丹东姑隆跟他的兄弟东姑阿都拉曼(东姑阿都拉曼不是天猛公阿都拉曼,只是同名而已)争夺王位,东姑阿都拉曼得到荷兰人与武夷士人(Bugis)的支持,声势浩荡,虽然实际上只是个傀儡。天猛公阿都拉曼并非等闲之辈,他借助英国的强势,针砭时局,最后为他的主公东姑隆争取到英国人的支持,与东姑阿都拉曼抗衡。

莱佛士跟廖内苏丹(东姑隆)签立条约,就在新加坡河口。当时已有红地毯,签约厅,以及签约后的宴会厅。海边插上英国国旗。

181926日,莱佛士跟廖内苏丹(东姑隆)签立条约,允许英国在新加坡设立贸易港,并声称印度英国大总督已委任东姑隆为“新加坡岛及构成新加坡所有地区的苏丹,其头衔为苏丹胡先(Sultan Hussein)。”其实早在莱佛士跟东姑隆签约前,后来受委为新加坡第一任驻扎官的William Farquahar早已针砭时事,疏通各路,跟东姑隆谈妥而不跟东姑阿都拉曼洽谈,避免跟荷兰直接冲突。

1824年,新加坡第二任驻扎官John Crawfurd利诱东姑隆将新加坡的主权出让给英国,东姑隆和天猛公每个月各个获得1,500及800西班牙元作为补偿。过后根据新加坡市镇发展计划,天猛公村落从新加坡河口搬迁到直落布兰雅山区。

直落布兰雅山(花柏山)下的天猛公村落,右边是绝后岛(Pulau Blakang Mati),就是今天的圣淘沙(Sentosa),左边是Pulau Brani1866

Daeng Ibrahim是当年跟莱佛士签约的老天猛公阿都拉曼的儿子。1825年老天猛公去世时,Daing Ibrahim1810-1862)只有15岁。由于马来首领已经失去新加坡的控制权,当时跟随老天猛公的海人(Orang Luat)陆续离去,当海盗谋生,在新加坡海域肆虐,抢劫商船。Daeng Ibrahim被怀疑在幕后操纵海盗活动。

英殖民地政府通过以黑制黑的手段,委任Daing Ibrahim出面,控制猖獗的海盗。这一个布局为Daing Ibrahim制造一个双面人的机会,一方面涉嫌继续海盗的运作,另一方面却协助英国和荷兰镇压海盗,并因此得到英国总督赏赐的“Temenggong Daing Ibrahim”的封号,终于名正言顺地扮演马来政治家的角色。

Daeng Ibrahim借鉴新加坡实施的港主制度,在隔岸的柔佛依法炮制,鼓励新加坡华人前去垦荒,当时陈开顺率领了一批潮州人到地不老河水域种植甘蜜与胡椒,还开拓了新山。

(Temenggong Daeng Ibrahim)

Daeng Ibrahim的儿子Abu Bakar1833-1895)在当年的直落布兰雅山下(花柏山)天猛公村落诞生,1862年接任,成为柔佛州的天猛公,1868年受英女王Victoria封为柔佛君主(Maharajah)。后来根据修订后的1885年马英条约,Abu Bakar成为柔佛的第21任苏丹。

十九世纪天猛公崛起,取代苏丹的位置,Daeng Ibrahim的魄力与挥洒自如的双面牌是压下推定元首苏丹胡先(东姑隆)的武器。苏丹胡先于1835年在马六甲逝世,安葬在特兰克拉回教堂Tranquera Mosque,墓碑上写道:“他死后,对继承问题没有采取任何步骤”。政治解读就是在英殖民地政府眼中,苏丹已经没有利用的价值,所以干脆利用这个机会,使苏丹职位永远消失,以加强国际法眼中殖民地的合法地位。苏丹胡先的甘榜格南皇宫Istana Kampong Glam座落在甘榜格南(Sultan Gate)。2004年,皇宫改建为马来文化遗产中心(Malay Heritage Centre)。

花柏山麓白墙绿瓦的Temenggong Daeng Ibrahim Mosque与皇室墓园(1890年落成)原是Daeng Ibrahim的住家,教堂的所在地是天猛公接见客人的会客厅,墓园埋葬的都是王族家属,Temenggong Daeng Ibrahim、老天猛公阿都拉曼,和Sultan Abu Bakar的第四任妻子Sultanah Khadijah Khanum(来自土耳其奥杜曼王朝的公主)都在此长眠。

(Temenggong Daeng Ibrahim的住宅。c. mid 19th century)


(修建后的Temenggong Daeng Ibrahim Mosque。2012)

(Temenggong Daeng Ibrahim Mosque旁的皇室墓园。2012

两个世纪后回头看一段花柏山下英、荷与马来王族的政治斗争,智取豪夺间俱往矣风流人物,留下的是不老的青山。

Friday, June 01, 2012

从"法国大革命"到"六四" - (2)

1989415日胡耀邦去世到624日四中全会结束,两个多月内,同情学生的党书记赵紫阳下台,在软禁中度过15年余生(2005年1月17日去世);而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则被召来北京,升任为党书记,确立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新领导。说过不秋后算帐的总理李鹏签署戒严令,下令军队镇压,成为六四事件的黑手。

《李鹏日记》记录邓小平于1989517日在他家里召开中央常委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第三章,北京戒严,1989年5月17日至1989年5月31日):

“措施不坚决不行,不迅速不行。我想的办法是戒严,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动乱平定下来。在戒严期间要打击坏蛋,不打击這一部分人是不行的,但是人数不要多,少数几个人。戒严就是要动用军队,军队也要教育好,只要不搞打砸抢,军队也不还手。如果冲突起來,碰伤一些人也是难免的。……实行戒严如果是个错误,我首先负责,不用他们打倒,我自己倒下来。…..将来写历史,错了写在我账上。已经不能考虑别的办法了,不能再让,再让中国就完了,很快就发展成全国性动乱。……..赵紫阳说:对常委大多数人的意见, 我只能组织服从,但是我保留意见。”

5月19日凌晨4时50分,在温家宝(现任总理)的陪同下,赵紫阳在天安门广场对学生发表了谈话,这是他自知失势,离开政坛前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

(1989年5月19日,赵紫阳离开政坛前在天安门广场对学生讲话,温家宝在身边。)

“同学们,我们来得太晚了。对不起同学们了。不管你们说我们、批评我们,都是应该的。我这次来不是请你们原谅的。不是的,我想说的是,现在同学们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绝食已经到了第七天,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绝食时间长了,对身体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这是有生命危险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希望尽快结束这次绝食。..........

你们还年轻,来日方长,你们应该健康地活着,看到我们中国实现四化的那一天。你们不像我们,我们已经老了,无所谓了。国家和你们的父母培养你们上大学不容易呀!现在十几、二十几岁,就这样把生命牺牲掉哇,同学们能不能稍微理智地想一想。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你们都知道,党和国家非常着急,整个社会都忧心如焚。另外,北京是首都,各方面情况一天天严重,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同学们都是好意,为了我们国家好,但是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失去控制,会造成各方面的严重影响。”


(北京市民沿途阻止解放军进入天安门广场)

六月四日凌晨二时卅五分,中共戒严部队进入天安门广场。凌晨四点呼吁同学们立即撤离天安门广场。约凌晨五点四十分,清场基本结束。

有人形容戒严部队进入天安门广场后开始血腥大屠杀。1995年10月, 在广场留守至早晨六点半,带领学生和平走出天安门的侯德健的访问首次播出:

“很多人说广场上曾经有两千人被打死或者是几百人被打死,在广场上有坦克辗压学生、撒退的人群等等,那么我必须强调这些事情我没有看见,那么我不知道别人在哪里看见,我是六点半还在广场上,我一点都没有看见。我一直在想,我们是不是需要用谎言去打击那些说谎的敌人?难道事实还不够有力吗?那么,如果我们真的需要用谎言去打击说谎的敌人,那只不过是满足了我们一时泄恨、发泄的需要而已,那么,这个事情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也许你的谎言会先被揭穿,那么之后的话你再也没有力气去打击你的敌人了。”

(1995年10月播出侯德健的访问:  如果我们真的需要用谎言去打击说谎的敌人,那只不过是满足了我们一时泄恨、发泄的需要而已 

1989年的六四事件已经过了23年。当年举足轻重的邓小平已于1997年2月19日离开人世,比赵紫阳早了将近八个年头。“一人千古,千古一人”的邓小平的骨灰则遵照其遗嘱,撒入大海。

23年前有人引用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Petokfi Sandor,1823-1849)的名诗来歌颂历史性的一幕: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1989年至1999年期间, 天安门母亲运动发起人丁子霖收集了受难者共155都是在六四运动中牺牲的,他们不包括那些横死街头的无名青年。她说:

“我的儿子是为中国的未来而死的;我也只有为中国的未来而活着。 我希望在我们这块灾难频仍的国土上不再有杀戮,不再有无辜的黎民百姓横尸街头。 这就是我为甚么要包扎好自己的伤口,擦干泪痕,一家一家地寻访受难者及其亲属, 并把寻访过程中一桩桩、一件件沾满了血和泪的事实公诸于世的原因。”


丁子霖和17岁的独子蒋捷连。蒋捷连在木樨地胸部中弹而死。)



(六四的生离死别)

历史事件的含义不会自动浮上水面,而是由人来解读。今天以较平静的心情来回望23年前那一段短促但激动人心的历史,你将如何剖析?给予什么评价?你是否认同邓小平所说:

“已经不能考虑別的办法了,不能再让,再让中国就完了,很快就发展成全国性动乱。北京变成全国性动乱亂,比文革还厉害, 文革实际上是有领导的,是毛主席领导的。现在好像是來了第二次文化大革命,但共产党放弃了领导。动乱的真正口号出来了,就是丢掉共产党,丟掉社会主义。我们這一代人为之奋斗了一生,這个责任我们是担不起的,我们這两代人都担不起這个责任。” (《 李鹏日记 第三章,北京戒严,1989年5月17日至1989年5月31日


(在六部口被坦克车辗过的人体和双腿)

19892012年這23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得最快速最蓬勃的年代,世界各国都趋之若鹜,想搭上中国的经济列车,分一杯财富之羹。中国也在国际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使识时务的西方国家放弃对华封锁和制裁的策略。有鉴于中国与世界经济与科技贸易息息相关,唇亡齿寒,中国还不断掷金,拯救2008年延续至今的欧美金融危机。

邓小平下令出兵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孰是孰非?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成功了吗?有一点可以觉察的是官方对发生在23年前的 六四事件逐渐趋向温和,从“反革命暴乱”到“暴乱”,后来变成“政治动乱”,最终变成“八九风波”,逐渐淡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