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9, 2023

天马行空

疫情后抬眼望夜空的人多了。

我的童年也是很喜欢看星的,父子两躺在大草场,还会边眨眼,边很理智,很科学地胡思乱想。例如很爱因斯坦式的,什么是时间?

当下看到傍着月亮的金星,不是当下的金星,而是346秒前的金星。光速一秒钟绕地球一圈,金星的光芒传到地球,不是我们人与人面对面的刹那间,而是3分多钟。

试想想,6780万公里外的金星,跟地球的时间、坐标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时间是什么?

金星伴月:金星的光芒传到地球,不是我们人与人面对面的刹那间,而是3分多钟

最遥远的天际那颗星叫晨星,Earendel,体积比太阳大500倍,光芒大百万倍,活在280亿光年之外。280亿光年= 88亿亿地球年。当下所看到的,是宇宙洪荒的那颗晨星。

算不清的距离外的晨星,跟地球的时间一样吗? 时间是什么?

跟晨星有缘相会吗?或许,不过那是88亿亿地球年前的缘分。那时候我不存在。

即使能回到88亿亿地球年前,或许还是会因微小的计算误差,擦身而过,此误差可能是88年,88天,或者346秒,也就是金星和地球的距离。缘那么浅。

88亿亿地球年之后的当下,晨星还存在吗?

徐志摩是这么写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回不去的童年时光,是否为你作的诗,写的小说酿造些许浪漫? 又或许你正在吟唱自创的岁月的歌?

 

时间是什么?

如果时间是第四空间,应该是个制造机缘巧合的动态空间。机缘巧合其实是很科学的,是因果关系,如果错过346秒,那就是永远错过了。

若在第四空间错过机缘巧合,可以在其他空间圆梦吗?可能。那就是平行世界,也称平行宇宙和元宇宙。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在另一个时空同时存在,同时进行活动,不过是不同的活动,例如当下我们明明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平行世界里可能变成仇人。

虽然平行世界只是想象,但许多科幻的东西都是根据物理概念,想象推理,最终得到见证。百年前爱因斯坦那些玄之又玄的理论是例子之一,霍金是另一位概念物理奇才,通过简单的文字让我们认识四维宇宙。

近年来出现的超弦理论(Superstring Theory)提出十度空间之说,第五和第六度空间就是平行世界,跟我们所生活的当下世界,存在着不同的平行时空概念;第七空间可能是跟我们的宇宙起源完全不同的新世界;第八空间给予平行时空不同历史发展的可能性。到了第十空间,所有想象都可能实现,也就是梦想成真。

日本京都大学研究超弦理论。Credit: KyotoU/Yasuaki Hikida
 

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这部影片令一些观众看得头昏脑胀,“抓不到球”。

冠病疫情阻断措施期间,我看了几部以平行世界为题材的连续剧,阅读了一些理论,由此联想到电脑 “平行处理”(parallel processing)原始资料,整合数据的功能。那么,浩瀚的宇宙背后是否有个超超超级电脑,同时执行无数个平行作业?

我是根据这样的“平行概念”来看《天马行空》的,在不同的时空里,同样的人物,但因果不一,因此出现不同的结局。

提升到第十空间时,我们可以选择,把最称心的结局带回现实世界。《天马行空》美国亚裔移民被捆绑的内心,瞬间得到纾解;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家的伦常理念,家人通过包容与爱和睦共处,子女和父母从冲突到和解,包括接受女女地下恋情。

《天马行空》在2023年第9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出尽锋头,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剪辑、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杨紫琼,打破华人不可能扬威奥斯卡的悖论。

《天马行空》剧照。Credit:Allyson Riggs/SXSW

时间,机缘,平行世界,天马行空。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或许到头来我们更想要得到答案的,就是生命的起源,机缘巧合下诞生的奇迹。

 

相关链接

Tuesday, September 26, 2023

绝处逢生陈树南医生

作者:何乃强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3828

1942年日本入侵新加坡前夕,很多人仓惶逃离新加坡避难。其中有陈嘉庚、陈贵贱、黄奕欢等人。林义顺夫人阮碧霞和忠邦、忠民两儿子和家人,亦登上各自汽船逃往邻近印尼,她的儿媳妇李宝娘则和儿女逃去较远的印度。

这些气船成为日机轰炸的目标。阮碧霞的汽船被日本军机击中沉没,船上逃难者全部罹难。忠邦、忠民兄弟在海上漂浮六个小时,被渔民救起。

名医陈树南(Dr.Chen Su Lan 1885-1972)也是选择乘船避难。他的船只也被日军轰炸沉没,他掉落在大海,幸好找到木筏,让他和几名逃难者漂流到岸上,侥幸生还。那天是1942213日。那年他已57!

陈医生回到新加坡后,马上被日本宪兵(Kempeitai)拘捕,原来有人通风报信,诬告他和其他卫理教堂教友密谋对付日本宪兵,后来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至于陈医生有没有被日本宪兵严刑拷打逼供同谋,则不得而知。

陈树南来自基督家庭,在中国福州出生,他少年丧父,在福州的英华学院受教育,打下良好英文基础。他南来新加坡,在1905年被当地的医科学校(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医学院King Edward VII College of Medicine)录取学医,于1910年毕业,获得内外科执照(LMS),成为新加坡本地受训的第一批12名医科毕业生之一。

陈医生毕业后,在桥北路303号开设私人诊所。他投身公共医疗服务,受委陈笃生医院管委会、中央助产士管理局、医学院理事会等机构为理事。他成立医科校友会,当了12年会长。目睹当时新加坡的恶劣社会环境,30多岁的他,便致力于改善社会现状,推动严厉禁止卖淫嫖娼,关闭娼寮,成立戒毒所。1930年,陈树南出任肃毒协会会长(Singapore Anti-opium Society)。殖民地政府在二战过后才明令禁止鸦片。他成立了华人基督教青年会以及设立陈树南慈善基金会,创办陈树南卫理儿童教养所。二战后肺痨病(结核病)非常猖獗,陈树南亦常以痨病为题,在扶轮社作医学演讲,唤起公众对该病的认识。1947年,他和其他人士组织防痨协会(SATA),协助防控结核病。

陈树南被誉为慈善家及社会改革家,获得不少荣誉。他晚年多病,老成凋谢。遗下52女。

Friday, September 22, 2023

二战艰辛岁月的教学办学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3824

 

日据时期,知识分子或被检证,或隐姓埋名,学校被迫关闭。一些华校被令复课教日文,有些家长不让孩子上学。1945年日本投降,殖民地政府回归后,有心人士纷纷创建乡村华校,让超龄生与流浪街头的孩子读书,当时的华校生约占六成。50年代末,务实的家长多数让孩子上英校,华校生少过半数。

近日来重新参阅消失30年的母校端蒙中学于战争时期的办校情况,通过收录在《端蒙中学70周年纪念刊1906-1976》的校史,杨伟群副校长的口述历史,林国璋校长(任期:1936-1949)的女儿林楚人女士(85岁)的记忆,结合国家档案馆的相关资料,勾勒战争年代本地的办学轮廓。

 

端蒙历经辛亥革命和战争年代

1906年本地潮商创建端蒙学堂,时任中国清朝领事孙士鼎和出使英国的钦差大臣汪大燮,分别以“端蒙学堂”和“果行育德”墨宝相赠,凸显清朝政府对海外华人办新式教育的重视。创校先贤之一的陈云秋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回到中国家乡推动维新立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槟城海战”德国击沉俄罗斯和法国战舰。商人见战争近在眉睫,纷纷捐款援英抗德,不过并没有影响办学使命。

中国清朝钦差大臣汪大燮以 “果行育德”墨宝相赠,寓意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一战结束后,政府审核教育政策,于192010月实施殖民地学校注册条例。端蒙采纳英校模式,但除了英文,其他科目皆以华文授课。

这个年代胶价惨跌,紧接着美国经济大萧条影响全球,许多华商受到波及。正当市场恢复常态,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许多资金用来支援中国。时任端蒙校长林国璋鼓励同学卖纸花筹款,不过不允许在校内支持抗日活动。

1941128日天尚未亮,日军空袭新加坡,端蒙校舍被部分炸毁。教育局紧急通令各校提前放假,两个多月后新加坡沦陷。

端蒙科学仪器室,二战期间被炸毁

 

日本军政府命令继续办学

日军占领新加坡,端蒙董事陈秋槎(潮州八邑会馆发起人之一)和教师陈基实被检证罹难。林国璋带着一家六口,从距离学校百步之遥的莫罕默苏丹路住家,逃到后港种植园避难。

日据初期,军人居住在各所学校里。沦陷约两个月后,社会秩序大致恢复,军政府告诉居民, “英国甚至美国不可能回到这个地区,未来没有丝毫使用英文的机会”,将英校大门锁上。4月份,30所马来和淡米尔学校重开,让年龄介于614岁的学童回返校园。

军政府下令21所华文小学于4月中旬复课,包括市区的端蒙、公教、维多利亚(易名惹兰勿刹男校)和另外12所小学,以及包括碧山亭学校在内的6所乡村学校。中学复课遥遥无期。

当局采用“渐进式模式”,沦陷首年的教学媒介以华文为主,英文则以日文取代。翌年改以日文为主,华文为副,教师被令集中受训,学习日文和接受体能训练,下午回到学校教书。第三年废除华文,完全以日文教学。大家必须听电台广播做体操,唱日本国歌《君之代》,朝东北作“宫廷遥拜”。女教师害怕遭遇不测,因此几乎都是男教员。

许多家长抗拒日治,干脆不让孩子上课,很多适龄的学生都失学了。举个例子,1943年以日文教学为主的时候,马来和淡米尔学校有5000多名学生,总人口超过七成的华人只有3000名学生。

二战前,端蒙学生跟到访的南洋女子中学校学生进行排球友谊赛后合影
 

学日语和上职业课

占领新加坡一个星期后,日本军政府通过多个管道号召居民学习日语,例如《昭南日报》和昭南广播电台推出日语课程;当局于“日语周”主办日文作文比赛、演讲和辩论比赛等,学好日语的人士获得奖赏。当局的宣传稿甚至说道,学会日语可以减少跟日军之间因沟通不当所引起的误会,人们开始到夜校修读日语课程。

此外,军政府为了应付劳动力需求,命令年轻人就业,否则将被抓去强制劳役,中学生纷纷投身职场。军政府亦设立工艺学校和海员训练学校,让1418岁的适龄中学生上速成班,结业后派到军队或工厂工作。由于新马缺乏医生,昭南医科大学(爱德华七世医学院)重召辍学的本科生回校,受训后前往兴建中的泰缅铁路从医。

日本投降后,端蒙于101日校庆日复课。位于民多路(惹兰苏丹路一带)的分校于日据时期改为民房,光复一年后才重开。随着1949年中国政权易手,学校逐步淘汰中国课本,改用本地出版社编撰的教科书。

 

校长以商养文

林国璋的女儿林楚人回忆道:父亲跟老师同学亦师亦友,经常一同活动郊游,典型穿着是时尚的浅色西装和深色领带。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做错事一律罚跪在蚶壳上。

林国璋带领学校度过提心吊胆的昭南岁月,又必须应付战后大批学生回流,经费不足下让学校重新走上轨道,过程艰难重重。殖民地政府于1946年提议,翌年落实的“新加坡十年教育计划”,端蒙获得政府部分津贴,多少舒缓百业待兴的压力。

二战结束后,林国璋校长跟端蒙师生在学校合影(林楚人提供)

二战前杨伟群在端蒙读小学,中正中学毕业后,于1949年初回到端蒙执教。杨伟群对比战前学校经费不足时,教师自动减薪两成;战后物价高涨,教师入不敷出,推举他这名新教员向董事部正总理杨缵文(杨伟群的父亲)提议加薪,最终学校让老师兼教夜学,赚取多些入息。

学校无法支付林国璋全额薪金,规劝他以商养文,买下天源永梅汤公司,用黑梅和桂花糖冲泡装瓶,交给咖啡店分销。当时连有相当实力的潮商都面对学校资金的困境,遍布全岛的乡村学校可想而知。

林楚人有段刻骨铭心的记忆,1949年正当壮年的父亲在职期间患癌去世,一家的生计全靠梅汤来维持。杨缵文郑重地穿上长袍马褂,跪在林国璋的灵前嚎哭,为端蒙的二战办学画上句点。


相关链接

Tuesday, September 19, 2023

侠骨仁心陈贵贱

作者:何乃强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3814

 

在二战期间,用自备的汽艇把陈嘉庚、黄奕欢和郁达夫等人送去苏门答腊避难,是新加坡一家叫再兴火锯厂的东主陈贵贱(1881-1944)。

几十年前,一位圣约翰救伤队区主席前辈告诉我,美芝路圣约翰总部原来是再兴火锯厂。该厂把树桐锯成木板,作为建筑材料。厂主还有自备汽艇,供运输货物用。

感谢卓源利和陈国民两位提供陈贵贱更多资料。陈君是再兴火锯厂老职员的公子。根据新加坡禾山公会刊物《禾山情》所载,陈贵贱原籍福建思明禾山人,20岁南渡新加坡。他经营锯木厂,在各地设立多家公司,包括再兴枋木行(新加坡美芝路)、新再兴火锯(新加坡火城)、三兴栈(马六甲)、星洲公司锯木厂(香港)、长兴公司(厦门)、兴隆火锯(甘马挽)、甘马挽造船及铁厂等。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交游广阔,同时也是华商银行的股东,也拥有松柏街(91 Upper Nankin Street)桥南路(21 South Bridge Road)的屋宇,以及其他地段。1938年他和友人游历欧美各国,只因痛恨日本侵略中国而拒绝到日本去,表明他仇日抗日的立场!

陈贵贱热心华文教育事业,是南洋工商补习学校的创校赞助人,且兼任建校委员、产业信托人。1926年保赤宫陈氏宗祠重建,他是协理之一,出钱出力。他担任该宗祠两届正总理,众望所归。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简称;星华筹赈会)的募捐工作。他还购公债基金,捐款多达二三十万元。

他担任新加坡禾山公会正总理多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董(193319351941),以及怡和轩俱乐部、栖鸿阁、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崇本、崇正学校等理事,在新加坡华社享有很高声誉。

陈贵贱和时68岁的陈嘉庚等人逃离新加坡,在苏门答腊居住避难。他担心留在新加坡的妻子儿女,潜回新加坡,不幸被日军逮捕入狱,相信他曾受严刑逼供,身心受到折磨。1944年,陈贵贱在史各士路19号的寓所逝世,享年63岁,遗下七子四女14孙子。他的事业由哲嗣陈明基接棒。

Friday, September 15, 2023

新加坡监狱署的导航者(SPS Captains of Lives)

上世纪70年代常到樟宜海边野餐游泳,2号巴士从市区来到远郊的()淡滨尼路,一堵褐色的高墙阻挡樟宜充满绿意的开放视线,尖锐铁钩和圈圈钢丝后面神秘阴森。

这里就是墙外看不到墙内,墙内看不到墙外的樟宜监狱(Changi Prison)。

如今这条公路易名Upper Changi Road North () 樟宜监狱于2004年重建扩充,地标性的180米外墙、角落塔楼(corner turrets)和双叶钢制入口闸门(double-leafed steel entrance gate)受保留为国家古迹。

樟宜监狱于2004年重建扩充,地标性的180米外墙、角落塔楼(corner turrets)和双叶钢制入口闸门(double-leafed steel entrance gate)受保留为国家古迹

新落成的多层监狱外墙色彩明亮,似乎在鼓励囚犯好好做人,尽快到外头享受更阳光、更自由的空气。

20238月底,我走入樟宜监狱,参观于一年多前(20226月)开幕的樟宜监狱文物馆,对多年来的监狱管理多些了解。文物馆尚未对外开放,未来计划每个月的某个星期六让公众参观。 

樟宜监狱文物馆

生不入衙门,死不入地狱

樟宜监狱是个专门惩戒犯人的地方,囚禁、鞭刑、绞刑都在这里执行,多数囚犯因为吸毒而接受改造。

从前囚犯被狱卒折磨拷打时有所闻,牢里的惯犯和黑社会老大,组成帮会欺负新人, 生不入衙门,死不入地狱自有其道理。

所谓一物治一物,从前的监狱官入行门槛偏低,主要考量是让坏人治理坏人。例如为我们导览的退休监狱官David Simon Retnam30多年前进入这行时从最低级狱卒做起,家人问他是不是每天对着囚犯拳打脚踢那种职业。多年来他接受过各类专业培训,退休时已擢升为高级监狱官。

David Simon Retnam30多年前进入这行时从最低级狱卒做起,家人问他是不是每天对着囚犯拳打脚踢那种职业

 

第一所正式监狱:欧南监狱

根据文西阿都拉的《阿都拉传》,大约1824年直落亚逸地区已经有一所监狱,囚禁在里头的多数是华人私会党员(天地会员)。某个深夜,一群匿藏在东陵森林的天地会员带着刀枪来到直落亚逸,如同电影情节那样放火劫狱,负责看守的警官大兵看到大军杀到,哪里还敢抵抗,马上从床上跳起来逃之夭夭。

1825 年第一批印度囚犯被流放到新加坡,罪行较轻的参与基础建设,获释后或回到印度故乡或留在新加坡。他们也在现在的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的土地上兴建监狱,完工后被锁在里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

樟宜监狱落成之前,本地唯一的正式监狱位于珍珠山(Pearl's Hill),称为欧南监狱(Outram Prison),可容纳897人。监狱旁的欧南路(Outram Road)和新桥路(New Bridge Road)交界处就是印度士兵军营(Sepoy Lines),早期这些士兵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招募的锡克族雇佣兵。

欧南监狱的牢房门

20 世纪 30 年代,欧南监狱人满为患,被视为“危险监狱”。新上任的海峡殖民地监狱总监Otho Lewis Hancock 上尉提呈报告,建议增设多一所监狱,将可能对社会造成危险的长期囚犯与普通囚犯隔离开来,同时可以缓解欧南监狱的拥挤状况。欧南监狱运作至1963年,拆除后兴建欧南园组屋。

欧南监狱运作至1963年,拆除后兴建欧南园组屋

 

“全球最先进”的樟宜监狱

全球最先进的樟宜监狱于1937年启用,外墙与内墙分别高约8米与4.2米,四层楼牢房分成左右两翼,共容纳600监犯。

樟宜监狱鸟瞰图。Credit: Singapore Prison Service


日据时期,樟宜监狱用来囚禁英军和澳军战俘。19445月,建造泰缅铁路的战俘陆续回来,估计12000人挤在牢里,通风和厕所设施严重不足,脚气病、疟疾和痢疾等疾病传播开来。当时原本被软禁在这里的平民被调到森路军营(Sime Road Camp)。

二战结束后,战俘于 1945 9 6 日获释,樟宜监狱成为军事法庭和囚禁日军战犯的地方,194710月重新启用。

二战结束后,战俘于 1945  9  6 日获释。Credit: ST File


监狱的旧外墙受保留为国家古迹,主要为了铭记战俘做出的牺牲,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和谐,激励国人继续以坚韧和勇气来捍卫国土。原来安装在钟楼的时钟和召集囚犯的铜钟,由伦敦Synchronome Co. Ltd. 制造,如今在文物馆大厅展示。

召集囚犯的铜钟,由伦敦Synchronome Co. Ltd. 制造

原来安装在钟楼的时钟,由伦敦Synchronome Co. Ltd. 制造

 

新加坡监狱署(SPS)的发展进程

无铁窗监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监狱采用惩罚威慑的管理理念。1946 年正式成立新加坡监狱署(Singapore Prison Service, SPS)。1953年监狱总监 W.L.P. Sochon 少校推行人性化管理,希望将“无铁窗监狱”(prison without bars)的理念落实,鼓励民间组织和公众人士接纳囚犯重返社会。1955年在圣约翰岛设立的鸦片医治所(Opium Treatment Centre, OTC),专注于戒烟和改造,让鸦片烟民学习新技能如制造桌椅、家具、藤制品和裁缝,为重新融入社会做准备。鸦片医治所于1975年关闭。

安乐岛不安乐1957年至新马合并前,P. L. James出任总监。他相信人之初,性本善,1960年在安乐岛(Pulau Senang)推出实验性改造,让囚犯在岛上“度假”,同时学习自力更生。第一批囚犯从樟宜监狱来到岛上生活,在荒芜的海边扎营。他们于日后学习各种技能,在岛上兴建房屋和种植果树瓜菜。1963 712日,岛上300名囚犯中,7090名参与暴动,杀死4名监狱官并重伤另外4人。前来支援的警察和水警上岸时,发现这些暴徒正在开心地唱歌、跳舞、拆屋子,对于杀人放火似乎无动于衷。

第一批囚犯从樟宜监狱来到安乐岛上生活,在荒芜的海边扎营

勿洛青年感化训练所P. L. James在任期间,设立勿洛青年感化训练所(Bedok Reformative Training Centre, BRTC),为 16 21 岁的男性罪犯提供指导。不设防的训练所建在小山上,五英尺高的铁丝网把外间隔开,训练所的设备包括宿舍、耕地、球场、医院、教室和办公室等。如今山丘已经夷为平地来兴建组屋。

BRTC原址坐落在山丘上,2022年已经夷为平地来兴建组屋

樟宜的戒毒所: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期间吸毒人数增加,1976 年建成的直落巴古戒毒所(Telok Paku DRC),重新安置来自圣约翰岛的吸毒者。1977 年,惹兰阿弯戒毒所(Jalan Awan Centre)和史拉兰园戒毒改造所(Selarang Park DRC)投入运作。这三所戒毒所都设在樟宜。

女吸毒者在戒毒所里步操和进行改造

嗅吸强力胶80年代青少年嗅吸强力胶来代替吸服与注射海洛英,有些人的脑神经因此被破坏,比海洛英的戕害更加严重。1987年政府推出“致醉物质法案”(Intoxicating Substances Act),致力于帮助嗅强力胶者改掉这种不良习惯。在三巴旺设立福克兰戒毒中心(The Falkland Centre)的目的,就是为嗅吸强力胶者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

提升监狱官专业水平1988年郑大峇总监(Tee Tua Ba)为监狱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监狱官的专业水平,跟警察部门平起平坐,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监狱部门。他倡导对囚犯进行辅导而不是惩罚,让监狱官接受心理辅导培训,安排专业辅导员跟囚犯聊天,进行辅导等。

导航者(Captains of Lives1998年蔡志杰总监(Chua Chin Kiat)将监狱官和监狱里的工作人员称为“导航者”(Captains of Lives),开启迈向21世纪的监狱转型之旅。监狱的官员身为“导航者”,必须确保囚犯的安全,并和他们的家属及社区紧密合作,引导罪犯重新融入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蔡志杰总监(Chua Chin Kiat)将监狱官和监狱里的工作人员称为“导航者”(Captains of Lives),开启迈向21世纪的监狱转型之旅

监狱学校2000年推出的监狱学校(加基武吉中心监狱,Kaki Bukit Centre Prison School),整合教学资源,让更多囚犯能够继续读书,实现“学校第一,监狱第二”(School First, Prison Second)的教育理念。

樟宜监狱重建:重建后的()樟宜监狱 A 集管区于 2004 8 月投入运作,容纳的囚犯来自樟宜地区的()樟宜监狱、明月湾监狱(Moon Crecent Prison)、惹兰阿弯监狱(Jalan Awan Prison)和樟宜改造训练所(Changi Reformative Training Centre)。樟宜监狱B 集管区于 2010 1 月正式启用,容纳的囚犯来自女皇镇还押监狱(Queenstown Remand Prison)、三巴旺戒毒中心(Sembawang Drug Rehabilitation Centre)、卡沙弯戒毒中心(Khalsa Crescent DRC)、史拉兰园戒毒改造所(Selarang Park DRC)和丹那美拉监狱(Tanah Merah Prison)。AB两个集管区共容纳11000名囚犯。

AB两个集管区共容纳11000名囚犯

A4狱所:这里就是可容纳1200人的女子监狱,约等于樟宜监狱总容量的10%。负责管理的约 90 名女狱警团队也是聆听者,倾听囚犯个人问题的苦恼,解决从更换牢房到更换食品盒等琐碎要求。约四分之三的女囚犯是吸毒者,人际关系、酒精和性虐待等创伤是造成她们吸毒和犯法的主因,了解她们的个人经历,可以从旁协助她们改变人生。

B1狱所:看守最森严的是B1狱所,这座狱所的牢房都是单人房,以避免囚犯之间发生冲突。单人牢房长度和宽度都不超过七步的距离,有一堵矮墙将蹲式马桶分隔开来。囚犯冲凉的时候,利用安装在蹲式马桶上的花洒头淋浴。牢房也设有闭路电视,监视囚犯的一举一动。

社区康复中心2009年苏伟华总监(Soh Wai Wah)强化跟社区的联系,于2014年成立社区惩教指挥部,负责监督囚犯和刑满释放人员在社区的改造、重返社会和监管工作。同年成立社区康复中心来帮助首次吸毒的年轻男性。

无狱警、无围墙监狱2016年上任的陈金淡总监(Desmond Chin)推动“无狱警监狱”、“无围墙监狱”和“学习型监狱”计划。2017年启动“无狱警监狱”(Prison Without Guards),利用技术优化来提高监狱的运营效率,让囚犯通过贩卖机来购买零食和日用品;“无围墙监狱”(Prison Without Walls)通过社区协助,将罪犯改造范围扩大到监狱之外。

学习型监狱2018年启动“学习型监狱”(Learning Prison),将监狱重新定位为具有改变人生意义的场所。囚犯获得新的技能和培训,进行自我反思,并制定有意义的计划,日后过好生活。

第一位女总监2020年第11任总监许荣丽(Shie Yong Lee)继续强化跟社区联系,让囚犯重返社会,2022年成立文物馆。许荣丽是监狱署首次任命女总监。

 

黄丝带新加坡(YRSG

新加坡复员技训企业管理局(SCORE)是一家隶属内政部的法定机构,负责在监狱内为囚犯提供就业机会,协助释囚重返社会。自1976年成立以来,已为超过20万名囚犯提供培训,并协助超过10万名囚犯找到工作。“黄丝带”是其中一项计划,已几乎成为给予囚犯第二次机会的代名词。黄丝带义跑、黄丝带词曲创作比赛、黄丝带社群美术与诗歌展、黄丝带烹饪比赛等活动,展示了囚犯和释犯的技能和才华。

囚犯也在樟宜监狱的面包制作厂内制造月饼,他们制作的月饼,受到个人买家的热烈支持。改造期间,服刑人员还学会积极回馈社会,向狮子乐龄之家的老人家捐赠月饼。农历新年和其他种族的节日,监狱的烘焙坊也制作应节糕点,收入用来帮助各种族前囚犯,为社会公益贡献一份力量。

2020年,SCORE易名为黄丝带新加坡(YRSG)。由于“黄丝带”已深入民心,改名为黄丝带新加坡,显然更容易受到公众认同。

强有力的社区伙伴关系,以及对“第二次机会”的支持,使到新加坡保持较低和稳定的两年累犯率。例如2019 年刑满释犯,于两年内重蹈覆辙的约 20%,远低于20年前的 44%。两年累犯多数是吸毒者,多年来毒品始终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注(2023年11月27日):

为我们导览的退休监狱官Simon David Retnam 于10月6日,也就是导览一个多月后蒙主宠召。他刚从职场退下,以为可以找回兴趣,结果时不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