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03, 2022

尼律·合乐路

作者:何乃强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2228
图片由本博客网主添加

 

有许多地方为了褒扬一些有功绩的名人,会把街道或建筑物以他们命名,让他们流名千古。早年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在大英帝国眼里,只要对帝国有功的英雄,就以殖民地的街道用他们的名字来作纪念。可是,今日的新加坡人对这些名人很是陌生,原因是这些人从未到过新加坡,与本地社会毫不相干。其中如尼律(即尼路,Neil Road)和合乐路(Havelock Road)。

走完整条约1.6公里的桥南路(South Bridge Road,以前人称大坡大马路),就是一座三角形建筑叫人力车局(Jinrikisha Station),俗称车牌馆。这建于1903年的建筑物,已被列为受保留建筑。

位于尼路和丹戎巴葛路交界处的人力车站(Jinrikisha)

大马路分为左右,往左是丹戎巴葛路(Tanjong Pagar Road),往右是尼律。殖民地政府将Neil Road翻译成尼律,律是方言,是路的意思。Neil是尼上校,全名James George Smith Neill1810-1857),是一名受雇于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守在印度的苏格兰籍军官。尼律原称石叻路(SilatSelatSalat Road)。在1857年,这位效命大英帝国的尼上校被派平定印度兵叛变,头部中弹身亡。翌年,英政府把石叻路改名为尼律,纪念这名作战殉职的国家“英雄”。

尼上校是一位争议性人物,劣迹昭彰。为了平定印度叛乱,他下令把叛乱者吊死,纵容士兵杀害原住民,放火焚屋,滥杀印度人及囚犯,以九尾鞭恶毒笞挞叛徒至奄奄一息,然后将他们活活吊死。这上校更胆大妄为,敢敢批评上司的处事,但他不仅逃过军事法庭犯上的审判,还获得大英帝国的追封,官升准将,恩赐英勇级爵士勋章(K.C.B)。

另一位也是参与平定印度叛乱,夺回在印度的失地Cawnpore的英国高级将领合乐少将(Henry Havelock1795-1857)。他没有轰轰烈烈战死沙场,而是因染痢疾而亡。新加坡的合乐路(殖民地时期翻译为奚美洛路),就是纪念从未踏足新加坡的他。

此外,另一名杀人放火,罪恶滔天,下令焚烧北京圆明园,恶迹昭著的人物,英国将领埃尔金(Elgin1811-1863)也留名新加坡!要不是法国阻止,北京故宫差一点被他下令焚毁。此人对新加坡没有贡献,但英帝国认为他是个对帝国有功的英雄,而以横跨新加坡河,分隔前称大小坡两地的吊桥命名为埃尔金桥(Elgin Bridge)。他令人发指的劣行,历史自有公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