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01, 2022

后港:潮州人,家己人

原文刊登于《源》2022年第1期,总期155,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出版


后港自19世纪开港以来,居民以潮州人居多,因此有后港人乃“潮州人,家己人”的说法。从前民俗的后港很大,从实龙岗路三条石(黄埔河)到七条半石尽头(实龙岗河)都统称为后港。如今的后港面积缩小许多, 5万多个组屋单位让18万居民营造温馨家园。

后港地形图

19世纪中叶,新加坡到处都是甘蜜种植园,后港也不例外。那时候法国天主教会在本地创建教堂,后港七条石历史最悠久的圣母圣诞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就是其中一所为种植员工设立的教堂。圣母圣诞堂成为该地区潮州天主教徒的核心,至今仍然保留着潮州话传福音的传统。

后港七条石的圣母圣诞堂是该地区最古老的建筑

 

后港七条半石:港脚渔村

后港地铁站附近的港脚广场和轻轨港脚站都以“港脚”命名,这是移花接木的结果。潮州话的港脚指的是河口,确实地点在实龙岗路上段的尽头。上世纪80年代,这里仍然有上百艘渔船停靠,为本地人提供新鲜的食粮。

渔村起源于一个世纪前,中国潮州府惠来地区的天主教徒来到新加坡避难,本地天主教会跟殖民地政府磋商后,安排一组人到万里垦荒,原籍惠来县白冷村的人士则在港脚创建甘榜实龙岗渔村,将活蹦蹦的海产载送到五条石林大头巴刹和六条石西门路巴刹,再由二盘商转销到其他街市。

实龙岗河繁忙的港脚渔村。图片来源:互联网
 

后港六条石:大井脚

后港六条石的苏马巴实龙岗村(Somapah Serangoon Village)地处实龙岗路上段和淡滨尼路交界,今天的Kovan City所在地。苏马巴(Hunmah Somapah)是名大地主,后港六条石、樟宜十英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榜鹅、裕廊都有他的土地。 苏马巴的儿子巴萨帕别名“动物之友”,二战前在榜鹅尾海边创建占地6个足球场的动物园,从柏斯带入单峰驼、黑天鹅和小马,从悉尼引进海豹,随后又从荷兰动物园运来四头狮子,成为外国观光客的旅游热点。

上世纪40年代的后港六条石和淡滨尼路的交界也是从前的巴士总站。图片来源:互联网

苏马巴实龙岗村乃后港居民的活动中心,日常墟市和搭棚演戏贯穿着旧时光。这里俗称大井脚,名字源自一口比普通水井宽约一米的大井。据说大井水源充足,从来没有干涸过,全国制水的日子街坊也不必发愁。上世纪80年代兴建组屋时,大井被填平了。30年后建屋局在后港第203座组屋前兴建仿大井脚的亭子,消失的地名总算重见天日。

建屋局复制的大井脚

六条石的西门路巴刹乃渔产分销站之一。二盘商风雨不改,大清早便聚集在大井脚,边喝咖啡边点评天下事。天色微亮时,鱼鲜也运到了。365天下来,大井脚的早晨只有农历新年那两三天清闲下来。

上世纪60年代,永泰制衣厂在苏马巴实龙岗村附近设立本地第一家牛仔裤工厂。永泰主动邀请工友加入工会,并在工厂旁兴建员工宿舍,让单身人士住宿。熟练的车衣女工是制衣厂最大的资产,到永泰求职的女工以年轻少女居多,做了几年后结婚生子,然后就辞职看家了。挽留熟练员工的方式之一就是在厂内提供托儿服务,接受满月的婴儿,适龄上学的孩子由小巴专门接送,免除女工的后顾之忧。友好的劳资关系成为当时的楷模。

上世纪60年代,永泰制衣厂在苏马巴实龙岗村附近设立本地第一家牛仔裤工厂。图片来源:新加坡档案馆
 

后港五条石:多元化社区

后港五条石的林大头巴刹昼夜都一样热闹。百年前,殖民地政府率先于直落亚逸巴刹推出第一个“小贩遮棚”,试验成功后在林大头巴刹依法炮制,让露天小贩有个遮阳挡雨的地方。

林大头巴刹内有两百个摊位,外面几条街小贩云集,比室内更热闹。凌晨5点左右巴刹便开始一天的运作,小贩或挑着扁担,或推着手推车,将自家的鸡鸭与瓜果蔬菜运来摆卖。夕阳西下时轮到熟食摊登场,三五知己齐聚在大排档旁,摊主打烊时才踏着星光打道回府。

后港斗母宫乃五条石的另一地标,这座约120年的福建庙宇跟本地其他九皇爷庙一样,农历八月卅日到海边迎驾,九月初九恭送九皇爷回銮。庙会有花车出游,舞龙舞狮助兴,连演多场大戏,为居民带来节庆的喜乐。

后港斗母宫内“深奥”的日月对联

九皇信仰可能源自远古的星宿崇拜,随着时日演变成斗母九皇。九皇爷的母亲斗母乃北斗星神,地位自然比九个孩子崇高,不过在新马,九位皇爷的光芒却盖过斗母。另一派学说认为九皇爷乃上古九位帝王,统治中国4万多年。也有人认为九皇爷指的是郑成功,事缘郑成功秘密召集各路英雄,于福建省沿海借斗母神诞,一连九天招兵买马。斗母左右手分别举着“日”和“月”,即号召众人反清复,可从后港斗母宫的对联和建筑格局看出端倪。

五条石的尤索夫回教堂(Masjid Haji Yusoff)跟后港斗母宫同期成立,可见后港早已是个多元化的社区。老居民结合马来话和中文,称回教堂为Sembahyang亭,也就是祷告的场所。回教堂的创建过程跟许多乡村华人庙宇相似,信奉回教的印度古吉拉特(Gujarat)商人在本地发迹后,捐钱捐地建立小教堂,惠及附近的甘榜村民。随着人口增加,教堂筹集资本扩建成现在可容纳400人的规模,开办成人宗教课程和学生补习班等。

一个多世纪前创建的尤索夫回教堂(Masjid Haji Yusoff

 

有林路富,无林路厝

福建人流传过一句口语:“有林路富,无林路厝。”原籍福建南安的林路于清末来到新加坡从事建筑业,并在后港四条半石的武士革路(Wolskel Road)一带买下土地,创建福安饼干厂和福安砖厂。跟武士革路相连的武吉阿兰路(Bukit Arang Road)俗称福安路,可见林路不只在原乡的林路大厝闻名而已。

砖窑是粗重活,早年连开采原料都用人工挖掘。当时砖窑的工作服简单,只需套件圆领汗衫和阔裆长裤的 “唐山阿伯”穿着。二战结束后,福安曾经运作过一段短时期。这个毗邻中华中学的地区已由私人住宅取代,福安的名字亦消失无踪。

 

潮州人出花园

后港的天主与基督教堂多,华人道教庙宇同样鼎盛,从前老人家周末上教堂读圣经,逢年过节则祭拜祖先神灵。潮州庙宇如半港天后宫和钟头宫都供奉妈祖,延续“未上红头船,先拜妈祖娘”的信仰,后港5道的钟头宫也是少数举行潮州人 出花园仪式的庙宇之一。

出花园仪式大同中有小异,不过都在早上进行。孩子冲过花凉后换上新衣服,象征焕然一新,脚踩红木屐代表高中状元、平步青云。

根据潮汕风俗,孩子出生后,母亲在床底下供奉公婆神(也叫床脚婆,公婆母,花公花嫲等),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出花园当天,母亲点香向公婆神请辞,禀告孩子已经长大,可以照顾自己了。母亲所准备的食物有猪内脏、红鸡蛋、红龟糕、白斩鸡等,吃了猪内脏等于更新肠胃,改善不良习性。男生出花园的红龟糕是尖形的,女生则是扁的,吃了可保健康长寿。男生以公鸡当供品,象征朝气蓬勃、奋发图强;女生则用母鸡,祈求将来生儿育女,多子多福。 男女生都必须咬鸡头,寓意出人头地,独占鳌头。

我在潮州人创办的学校读书的年代,好些同学都不约而同的于七夕当天拿假,经老师解释后才了解到七月初七当天,虚龄15岁的孩子由大人带领走出花园后便长大成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说来奇怪,有些平日嘻嘻哈哈,游手好闲的同学,好像突然间长大了,变得格外懂事,学业突飞猛进。


后港的学校:从五只小猪的故事谈起

后港最著名的潮州学校就是新民中学了。新加坡有六七所“新民学校”,其中后港公立新民学校乃新民中学的前身,成立背后有个五只小猪的故事。二战结束后,新加坡面对大量超龄学生的问题,殖民地政府开办的英校不接收超龄生,催生民间办华校的热潮。后港人叶帆风索性卖掉家里蓄养的五头小猪,租下实龙岗路上段的旧洋楼,公立新民学校正式开课。上世纪80年代,学校由政府接管。

后港公立新民学校:新民中学的前身。图片来源:新民校友

在后港长大的张湖才,老家早已变身为如今已丢空的实龙岗初级学院。半个世纪前,他于后港新民完成十年中小学教育,小学同学几乎清一色潮州人,潮州话成为课余的生活语言。中学的时候虽然有些同学来自其他地区,潮州人还是占据八成以上。

从前私会党渗透各个角落,连小学生都有样学样,沾染些许江湖流气,老师肩负着化顽化愚的使命感。新民的老师流行家访,走遍每一条乡间小路,有些家庭甚至一家大小都上过同一位老师的课,甘榜情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后港五条石林大头路的两层楼店屋,外墙上还可见到大侨学校的痕迹。消失的大侨学校取义“大埔华侨”所创办的学校。日战结束后,学校于巴耶里峇葱茅园复办,80年代初由政府接管,迁入宏茂桥第54街的新校舍

后港公立大侨学校

后港五条石林大头路还有一所上世纪30年代创建的醒华学校,向四海通银行租地,月租只需区区2元。附近的光洋学校于百年前创建,这是另一所从小学扩展到中学的民间学府。上世纪 80年代光洋停办一年后由政府复名,在碧山镇以政府学校的身份东山再起。

罗弄亚苏(Lorong Ah Soo)有座战后成立的后港海南同乡会,为从前的后港海南村留下印迹。二战前,海南村聚居约百户人家,村中的水尾圣娘庙的理事和一些村民联办化蒙学校,让孩子们读书识字。

后港历史悠久的教会学校,对在地孩子的教育跟民间办学的贡献不遑多让。19世纪末天主教会已于后港创建第一所华校,发展为后来的圣婴中学。圣婴女校、蒙福和搬迁至白沙的海星女中,都缓解战后超龄学生、学校不足和女子教育等挑战。

随着社会人口流动,妇女走入工作职场,后港人的潮州人、家己人的观念正在淡化中,也不再咬着鸡头出花园了。虽然如此,就如鲁迅所言: “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只要你开口,还是听得到老人家熟悉亲切的乡音的。

 

主要参考资料

A Short History of Tampines Road – Busy Junction, Customs Station and Illegal Alcohol , https://remembersingapore.org/2019/01/14/tampines-road-customs-station-quarters/ accessed 6 Jan 2021.

HOUGANG HERITAGE TRAIL A COMPANION GUIDE,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October 2020.

Masjid Haji Yusoff, https://www.roots.gov.sg/places/places-landing/Places/landmarks/Hougang-Heritage-Trail/Masjid-Haji-Yusoff accessed 16 Jan 2021.

Searching for Singapore’s Last Water Wells, https://remembersingapore.org/2014/04/19/singapores-last-water-wells/ accessed 15 January 2021.

陈爱薇,“退潮前 寻后港小潮州”,《联合早报》2020104日。

梁康伯原著,徐李颖翻译,《寻庙  新加坡的华人庙宇》新加坡道教学院 20119月,ISBN 978-981-08-8844-2

沈斯涵,“九皇信仰与星宿崇拜”,《联合早报》2021114日。

新加坡海南会馆,http://hainan.org.sg/ accessed 27 January 2021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